第7章 (3)(1 / 3)

第二章

(3)

齊泰的話說得很重,他是經過深思熟慮,又與黃子澄、方孝孺取得了共識。他承認並讚賞皇上,固然仁慈,但忍讓則誤國。從前太祖用藩王罷勳臣,自有他的道理,如今各藩羽翼已成,甲士少則三千,多則幾萬,外鎮偏圉,內控雄域,他強調這是潛藏之患,遲早必發,早收拾可免去天下大亂之憂。

黃子澄也趕快補充,太祖規定,朝無正臣,內有奸惡,親王可訓兵討之。有了這一條,各王都明目張膽地招兵買馬,成為合法,長此下去,一旦有事,朝廷怎麼辦?不是要深受其害嗎?

朱允炆有點不耐煩了,他不願聽這些聳人聽聞的言辭。他說,各王接了不準入京吊唁的旨意,不是都回去了,都很安分嗎?連大臣們一直擔心抗旨的燕王,不也準備勒兵北返了嗎?昨天方孝孺已派專使回來奏報,為表親情、誠意,燕王還特地請旨,擬派世子等三人到京替他吊唁呢。所以朱允炆認為齊、黃二人過於杞人憂天了。

齊泰、黃子澄相互看了一眼,齊泰說了句“陛下英明”,隨後又一針見血地指出,若不是朝廷派徐輝祖、梅殷陳兵江淮要衝,燕王也不會這麼乖吧?朱允炆皺眉揮手道:“好了,不說這些了。有流言說,朕用了一個秀才內閣,你們確實是一幫文人,打天下靠武功,治天下非文治不可,自從前朝出了胡惟庸案,太祖下詔提升六部以分權,永不再設丞相,利弊到底如何?你們也要有個章程才好。”

齊泰答應著。他陳述己見,廢相升六部,以保障天子威福不下移,這是利,但六部尚書才是二品官,低於五軍都督府長官,這是弊,勢必造成事無巨細都由皇上一統,皇上也未免過於操勞了。朱允炆說他倒不怕起早晏眠理政,他想將六部品級提到一品,讓六部參與機務,有議政權力,他讓齊泰他們議一議,看行不行?黃子澄立即表示,他們也早有此意,他準備回頭把改革吏治的章程呈上禦覽。朱允炆也就表示滿意了。

朱棣冒雨送鐵鉉

天陰得很沉,鉛雲貼著帳幕奔突,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滿地泥水。冗長的宴請總算結束了,對於不善交際的鐵鉉來說,簡直是遭罪。當鐵鉉踏著泥水從朱棣大營告辭出來時,朱棣一行送出很遠,出了轅門,仍由陳瑛相送。陳瑛與鐵鉉合撐一把桐油紙傘,陳瑛很得意地說:“你沒想到燕王會這樣隆重地宴請你吧?”

鐵鉉的確沒想到,他不過是例行公事地來傳達聖上旨意,順便禮節性地拜見一下而已,不過因盛情難卻,不得不吃了朱棣一頓飯。

陳瑛的興奮勁反倒遠遠超過鐵鉉本人,他一再問,是不是一見傾心了?言下之意,鐵鉉必然為藩王的熱誠所打動。鐵鉉也不便掃他興,就說燕王倒是一位禮賢下士的藩王。

陳瑛卻說,也不盡然,也分對誰,他景仰的人才會有此隆遇。言外之意,燕王對鐵鉉是特別高看一眼,他自然應感恩戴德了。

鐵鉉說:“我有什麼可稱道的?都是你毫無分寸地鼓吹。”

陳瑛問:“席間他說,他運氣不佳,身邊沒你這樣的賢良方正之士,你聽出弦外之音了嗎?”

鐵鉉搖頭,故意說他沒有聽出什麼。陳瑛點破了機關,燕王想把鐵鉉要到燕王府去,又怕鐵鉉感到委屈,所以他才歎息著說,他不好委屈人啊。

鐵鉉在席間早聽明白了,他用顧左右而言他的辦法避免了正麵回答,現在也一樣,他把話引回到陳瑛身上說:“這麼說,你老兄想攀上燕王府的高枝嘍?”

陳瑛笑著遮掩:“我沒你這樣的才氣和名氣,我倒願意攀龍附鳳,可他也不肯要我呀。”鐵鉉半開玩笑道,可以賣身投靠,以顯真誠啊!“你罵我!”陳瑛點著他的鼻子說,二人大樂。

雨越下越大,坐騎拚命地抖著鬃毛上的雨珠。他們剛走到轅門,鐵鉉從侍從手上接過馬韁繩,正要上馬,沒想到朱棣又從後麵追出來,高聲叫道:“鐵先生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