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鉉也知道這件事,是啊,他促使太祖皇帝開了文字獄的先河。燕王喜歡他這樣的人,又使鐵鉉對朱棣的看法產生了歧義。
方孝孺忽然提起燕王送他一件禮物的事,他問能否讓他開開眼界?
鐵鉉驚奇,這事傳得夠快的了。他說:“你不提我倒忘了。”他說是一顆珠子,他走到外麵,讓隨從打開箱籠尋找。方孝孺認為,堂堂一個藩王給人送禮,這很不尋常啊。
看鐵鉉的樣子,並沒有不同尋常的感覺。他找出了那個漂亮的錦盒,對方孝孺說,如果當成親王的賞賜,也就很平常了。
當他打開錦盒時,一顆比鴿子蛋還要大的珠子呈現在眼前,那珠子白中透綠,從各個角度看,都能折射出璀璨奪目的光。
方孝孺稱讚說,好大一顆珍珠,他還是頭一次見到。但他也是外行,叫不出名字來。方孝孺把珠子托在手上衝亮處看了看,說,出自王爺之手,至少也值一百兩銀子吧。
鐵鉉估計,也許不止。他說,本想退回,又怕反倒引起燕王不快,他隻能想別的法子還這個情了。
這時方行子和鐵鳳進來了,方行子接上話茬,用挖苦和打諢的語氣說,二位大人真是看走了眼,燕王爺把寶貝送給你們,真是白費了一片心了。鐵鳳也咯咯地樂,她托起珠子,告訴他們,是有名的東珠,價值連城。鐵鉉奇怪地瞪了女兒一眼,她怎麼會知道?
鐵鳳不但知道,還講出了這顆東珠的來曆,此珠來自黑龍江口的奴爾幹,和海東青大鳥一樣,是那裏的極品。洪武二十三年夏天,奴爾幹頭人曾給燕王貢過兩顆東珠,燕王把兩顆都孝敬了太祖皇帝,為獎賞燕王的孝心,太祖皇帝又把其中的一顆返還給燕王,這顆東珠便成了燕王府的鎮宅之寶,他走到哪裏都帶在身上。須知,孝敬給太祖高皇帝那一顆,已隨他殉葬於鍾山孝陵墓穴中了,這一顆便成了世上僅存的孤品,能不珍貴嗎?
方孝孺和鐵鉉聽了都搖頭不信,方孝孺還以為是鳳丫頭會編故事,夠離奇的了。
鐵鉉說得更難聽,斥責女兒盡是一派胡言。是啊,他和鳳兒的舅舅都當朝為官,都沒聽說過獻東珠的傳說,她一個女兒家,怎麼會知道?
方行子卻在一旁笑著證實,鳳兒說的是真的,沒有虛構。鐵鉉說,行子姑娘怎麼也幫她圓謊?行子向來是最本分的呀。
方行子揭開了謎底,這倒不是鳳丫頭胡編,而是有人送來一封信,把這東珠的來曆娓娓道來。
“信?”鐵鉉一愣,立即醒過腔來,一定是陳瑛寫來的信,不可能是燕王。果然,方行子說姑夫猜得不錯。鐵鳳這才笑著交出一封信,這是方才門上接到的信。
方孝孺看過信,遞到鐵鉉手上,他和鐵鉉的看法一樣,這封信焉知不是燕王授意?燕王深怕“明珠暗投”。一顆價值連城的瑰寶,倘讓鐵鉉這個呆子隻賣一百兩銀子,豈不成了笑柄?所以讓陳瑛作一提示。
鐵鉉折起信也說,這可是天大的誤會了,燕王怎麼會把這樣貴重的東西送他這麼個無用之人?
方孝孺很受震動,他說,如果你鐵鉉能幫他奪得天下,那豈不是一本萬利?這顆東珠的代價便不值一提了。
鐵鉉冷笑著說:“這珠子我豈敢要?”是啊,倘若朝廷知道了,他有私自結黨之嫌,也可說是受賄。況且,得人之財,得替人消災,燕王實在是找錯人了。方孝孺分析,由此看來,燕王用心良苦啊,這可不是天下的福音。鐵鉉站起來,想現在就給他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