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4)
方孝孺卻持不同看法,退了,他可一下子由座上客變成仇人了,得找個借口才行。鐵鳳說:“什麼借口!用不著給他麵子,扔給他,說我不要不明不白的東西,也就是了。”
方行子倒是出了個主意,她說有一個借口是現成的,可把責任推到陳瑛身上去。姑父先可以寫封信給燕王,就說燕王賜珠,無上榮寵,本來已經欣然接受了,後來陳瑛一封信嚇著了他,東珠如此珍貴,隻有洪武皇帝曾有一顆,我鐵鉉乃是一個平常人,豈敢擁有?豈不是罪過?隻有福大命貴的王者才配擁有,不得不冒死奉還。
鐵鉉稱讚行子姑娘足智多謀,這確是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既退還了東珠,又不傷燕王的麵子。
亂說話的隻能成為替罪羊
方孝孺成功地勸阻了燕王北返後,回朝複命,這天在奉先殿早朝時,方孝孺出班奏稱,已奉旨阻止燕王進京吊喪,為表其仁孝親情,燕王想請旨讓世子朱高熾帶兩個弟弟進京,代燕王盡孝,同時賀皇上登基,請陛下聖裁。
朱允炆怕朱棣,並不懼他兒子,當即表態說:“這有什麼不行?太祖皇帝隻是明令,諸王守國不得進京吊唁,沒說子侄不可以來!”
他又看了齊泰、黃子澄一眼:“卿等以為如何?”
齊泰奏道,隻要不違製,當然行。
這場讓朱允炆睡不好覺的風波總算過去了。朱允炆又怕強藩威脅皇權,更不願冒不顧親情惹怒叔叔們的風險。所以,風險一消除,他立刻想拿“離間”他皇室骨肉的人開刀,也是殺雞給猴看的意思。他要捏軟柿子,還真有送上門來的軟柿子。
朱允炆擺弄著龍案上的一堆奏折,挑出一個,啪地拍下去,憤怒地問:“四川這個姓程的折子,是誰代他呈上來的呀?”其實他明明知道是誰代呈的。
大臣們並不知內情,不由得麵麵相覷。方孝孺越位上前奏送:“啟奏聖上,是臣代呈的。”朱允炆問,這個程濟是幹什麼的?別說皇上,文武臣僚們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
方孝孺向皇上啟奏,程濟乃四川嶽池縣教諭。教諭的官委實太小了,明代各縣學均設教諭,其職能不過管理所屬生員,四時祭祀文廟而已,地道的芝麻官兒。朱允炆哼了一聲,說:“一個未入流的小吏也敢幹預大政,信口胡說?”
方孝孺明知是程濟觸到了皇上的痛處,因方孝孺與程濟所持見解相同,便隻能硬著頭皮為程濟辯白,他說自洪武帝以來,就倡導廣開言路,雖平民百姓,也可指點朝政之得失,而況食皇家俸祿的人呢……
他的話沒說完,就被朱允炆打斷了,他說,廣開言路,要看他說什麼。這個膽大包天的程濟竟然信口雌黃,離間皇上與至親骨肉間的關係,實在太可惡了。
齊泰已猜到七分,卻故意動問,不知這個小小的教諭說了什麼,令陛下這麼生氣。朱允炆將折子向齊泰一擲,落在他腳下,他說:“你自己看吧,朕不想再念一遍給你們聽。”
齊泰彎腰拾起,匆匆看過程濟的折子,既為程濟的大膽和直率叫好,也暗暗為他捏了一把汗。他把奏折又遞給了黃子澄,黃子澄看過,恭恭敬敬地放回龍案。他與齊泰、方孝孺交換一個眼神,都沒言語,他們心裏所想是一樣的,隻是不好正麵觸怒朱允炆。
盛怒之下,朱允炆下旨,令刑部馬上派人把這個程濟抓來,處死了事。說罷拂袖起立。
齊泰忙說:“臣領旨。”
朱允炆徑自離開了大殿。群臣中響起一陣嗡嗡的議論聲。
散朝後,齊泰匆匆追趕方孝孺,來到神武門內。方孝孺正要跨步上轎,齊泰叫住了他:“方夫子,等等。”
方孝孺心情不好,又著急,他生怕是皇上又召他回去有事,那就誤事了。聽見齊泰叫他,也隻好站住:“齊大人有事嗎?”
齊泰四下看看,用關切的口氣,悄聲問他:“那個四川教諭,是不是你的門生?”方孝孺卻有點誤會,頂撞了一句:不至於連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