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2)(1 / 3)

第三章

(2)

方孝孺的書房裏有一幅字,錄的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的話:“傍百年樹,讀萬卷書”,好像是印證一樣,這間書房的圖書充梁接棟,人在書房中,如擠壓在書山夾縫裏。

方孝孺背著手在書房有限的空間裏走來走去。他有點埋怨女兒,方行子接到他的紙條,就該親自把他送出城,程濟這人,和他父親一樣,執拗,不撞南牆不回頭。

方行子問:“還去找嗎?南京城人山人海,這麼找,可真是大海撈針了。”方孝孺最怕程濟上來牛性子,根本不想跑。

方行子吃了一驚:“你是說,他要去投案?”

方孝孺確實想到了這種可能,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這時孟泉林也垂頭喪氣地回來了,隻說了一句,沒找到。

在妻子麵前都自欺欺人的軟弱皇帝

朱允炆訓了齊泰幾句,仍然限期令他抓到程濟。齊泰走後,馬皇後端了一蓋碗醬赤色的茶給朱允炆,這是她為朱允炆特製的八寶茶,這可不是民間茶館裏賣的那種八寶茶,她是用參、芪,還有燕窩、大棗調製的,她說是很補身子的。

寬了衣服的朱允炆接過八寶茶,心不在焉地喝了一口,馬皇後問他味道好不好?朱允炆敷衍地說:“好,好。”馬皇後又問他什麼味?朱允炆說挺甜的。馬皇後打了個唉聲,她根本就沒加蜜糖,哪來的甜味?她感歎而又可憐皇帝丈夫,她今天才知道,什麼叫食不甘味呀。朱允炆衝她無奈地笑了笑,又揀出幾份奏折湊到燈下看。馬皇後說她不該問的,但看到陛下寢食難安,她心裏難過,又幫不上忙。她隻能勸朱允炆凡事要想開才是,朝廷大事有文武百官,邊疆不寧讓武將討伐,刑罰科考農桑商賈,交有司各官府,可叫他們分憂啊。

朱允炆不由得笑了,他放下手中的折子,說:“依你的意思,這皇帝倒是好當了。朕問你,不是邊關戰事,也不是士農工商的民生之事,恰恰是皇族內的事,也能全交給大臣辦嗎?”

馬皇後猜到是藩王之憂了,她故意說:“皇上怎麼了?後宮是不可以幹政的,怎麼問起我來了?”朱允炆說,後宮幹政,是指違製插手政務。皇上要主動問她,就不是幹政了,國事天下人之事,皇上甚至可以去問農夫、挑夫呀。馬皇後這才伸出左手的四個手指頭說:“我知道,皇上是為他而焦慮不安。”燕王朱棣排行老四,她一下子點到了要害。因為說到心裏去了,朱允炆歎息了一聲。馬皇後又不做聲了,催他多喝點八寶茶。朱允炆問她,開了頭怎麼又不說了?

馬皇後說:“皇上得赦臣妾無罪。”

朱允炆說:“真囉唆!讓你說,還會怪罪你嗎?”

馬皇後早有一番主張。當初太祖一口氣封了二十四個王,他們對太祖高皇帝,當然都忠心耿耿沒二話,但馬皇後知道,太祖在立太子時,就猶豫過,他最中意的是老四燕王,迫於禮數、古製和群臣反對,才勉強割舍下來。有太祖在,老四再有野心,也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就不同了,建文皇帝是晚輩,是他侄子,才幹又遜他一籌,他自然越來越不把朱允炆放在眼裏了。

礙於麵子,朱允炆即使在自己的皇後麵前,也必須強撐著,他告訴馬皇後,太祖曾對他說過,把防禦邊患的重任全交給叔叔們,叫他穩穩當當地做個太平天子。

馬皇後不想刺激他,但既有問,該有所答,連她都不說實話,天下人誰還能對皇帝陛下說實話!於是馬皇後說,你當的是太平天子嗎?若是,又何必不敢讓各藩王進京來吊喪?又為什麼匆匆忙忙僅僅七天,就讓先皇入土為安了?這等於揭開了老底。

“不讓各王入京,這是有太祖遺詔的呀。”朱允炆為了麵子,竟有點口是心非了,他說,燕王確實有膽有魄,文武過人,又有守邊之功,驕狂一些是有的。若說有非分之心,還不至於吧。

馬皇後沒有說他是自欺欺人,而是說陛下還在庇護他。她提醒皇上別忘了,朱棣在眾人麵前怎樣羞辱陛下的?

這是讓朱允炆傷心而又惱怒的往事。也許是先天不足,朱允炆的頭有點偏,有一次朱棣竟然當眾拍著他的肩膀,說陛下臉一邊大一邊小,真像半個月亮……

被揭到了痛處,朱允炆怒道:“你住口吧。”

馬皇後不敢再說,想想我還不是在維護你嗎?取笑你的又不是我。她越想越委屈,竟滴下淚來。一見皇後流淚,朱允炆又不忍心,拿了一方手帕遞給馬皇後拭淚,見她低頭不語,又問:“怎麼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