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不要被小人利用,但可以利用小人
削也反,不削也反,不如先下手
也許是因為建文皇帝過於敦厚、柔弱了,他遠沒有太祖朱元璋那樣的威儀,黃子澄和齊泰是朱元璋在廷試時欽點的狀元、榜眼,就連他們,也從沒敢正眼盯視過朱元璋,朱元璋長的到底什麼樣,在他們眼裏,隻是一團模糊的影子而已,朱元璋太威猛瘮人了,他的存在,是神與人的距離,可畏甚於可敬,如果朱元璋真的請他們吃飯,他們非嚇得端不起碗不可。
如今,在宮中議事錯過飯時,朱允炆留臣子們便餐,已不是什麼令人如臨深穀、如履薄冰的事了。
這天朱允炆又一次在禦膳房餐廳裏與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一起用膳。朱允炆心神不寧,吃了幾口便放下筷子,幾個大臣互相看看,忙放下筷子,悄然起立。
齊泰說:“臣等謝謝皇上賜宴。”
朱允炆說:“這是幹什麼?剛吃了幾口,菜還沒上來幾道,怎麼就不吃了?”
親自端了一道菜上來的馬皇後說:“還說呢,皇上先撂了筷子,人家還不以為這是端茶送客呀?”
朱允炆恍然大悟地笑了:“這是朕的不是了。你們別看朕,朕近來
胃口不好,厭食,你們盡可以大快朵頤,吃得越多,朕才越高興。”
馬皇後笑吟吟地讓三大臣嚐嚐她燒的鵝掌,據建文皇帝說,禦膳房的師傅都說要跟皇後學一手呢。
方孝孺深知此言不虛,在朱元璋臥病不起的日子裏,吃不下東西,馬皇後便每天親自上灶,為朱元璋調劑、烹製可口的飯菜,後來朱元璋竟到了非馬皇後的菜不吃的地步,他隻要夾上一筷子嚐一口,就能辨別出來是不是馬皇後燒的菜,誰也別想蒙騙他。於是宮中便有了這樣的傳說,正因為朱元璋喜歡馬皇後這個孫媳婦,才使朱允炆最終坐穩了太孫的椅子,才得以登大位。是耶非耶,無從考證。
為了勸臣子們多吃點,朱允炆也笑著告訴三個大臣,除了侍奉太祖高皇帝,馬皇後可從來不下廚房獻藝的,今天聽說皇上要留他們三位宮中用膳,她才自告奮勇。如他們不吃,豈不辜負了皇後的一片好心。
這一說,三個人都道了“謝皇上、謝皇後”,重新落座。
齊泰說:“陛下是天下萬民之主,不可不保重龍體,還應多加飯食才是。”
馬皇後說:“你們三位都是皇上倚重的股肱之臣,你們也多勸勸他,我就不陪你們了。”三人起立,目送馬皇後消失在屏風後才坐下。
朱允炆親執酒壺給三大臣斟酒。嚇得三人都慌悚起立,連說“不敢當”。小太監連忙上來,想替皇上篩酒,但被朱允炆擋開了。三人隻好聽其自然。
朱允炆說:“這杯酒你們務必喝下,朕所思所想,朕的喜憂和寄托,全在這杯酒裏了。”這話很有點悲涼、悲壯意味,朱允炆的眼裏閃著淚光。
三大臣都感激涕零地起立,個個含著淚把那杯酒一飲而盡。齊泰坐下表示,主榮我榮,主辱臣死,請陛下放心。黃子澄更表示願為陛下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方孝孺說:“二位說的過於悲觀,時下雖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並不至於有大閃失,我們應當輔佐明君成為開天辟地的一代英主。”朱允炆說:“都說得好。”他喝口茶,說,“你們吃菜,吃,吃呀,多多地吃,都吃光了朕才高興。”於是三人一口口地往口裏填,人人腮幫子都塞得鼓鼓的,十分滑稽,引得朱允炆開懷大笑。
一見皇上開心,齊泰帶頭狂吃海喝,故意放縱,全無一點斯文,竟把菜都灑到胡須上、抹了滿臉油膩。笑得朱允炆上不來氣,宮女直給他揉肚子。黃子澄和方孝孺明白齊泰是為逗皇上開心才故意“斯文掃地”,便也學他的樣子,吃相不雅起來,這一來,更惹得朱允炆開懷大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