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招安(7)(2 / 2)

如此豪傑流落在此賣柴,怎能夠發跡?不若挺身江湖上去,做個下半世快樂也好。

石秀表示自己不能發跡時,戴宗鼓動他上梁山,並說:

如今論秤分金銀,換套穿衣服,隻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

這一席話不僅為石秀等人讚同,而且引起他的無限歆羨,當前的享受,未來的前程,都是遊民所向往的。社會下層人物如此,至於那些朝廷命官出身的好漢,其招安意識則更強烈。

許多研究者認為,梁山好漢中反對招安的領袖人物是軍師吳用,他數次破壞宋江的招安計劃,把宋江置於尷尬境地。這確是事實,然而,吳用也不是根本反對招安,作為軍師,他要全麵考慮到梁山的現實利益和招安以後梁山全體人員的安全問題,這是他的職責所在。所以他不能像宋江那樣簡單地、一心一意地想快點招安。當被奸臣蔡京、高俅所左右的招安使陳宗善到山東招安梁山好漢時,吳用向宋江建議說:

等這廝引將大軍來到,教他著些毒手,殺得他人亡馬倒,夢裏也怕,那時方受招安,才有些氣度。

可見吳用主張在實力的基礎上才可以談判招安,不能胡亂受招安,給將來留下隱患。高俅攻打梁山作了俘虜,曾許諾梁山若放他回京,他將在皇帝麵前力奏保舉梁山,並請皇帝派人來招安。高俅走後,宋江有些不相信他,吳用便對宋江說,梁山應該再派兩個“乖覺的人”,多將金寶前去京師,探聽消息,打通關節,讓皇帝了解真實情況,實現招安。吳用在招安問題上也是盡其軍師的責任,破除朝內奸臣對招安的破壞,實現完滿的招安,並非一味反對梁山排座位後爭取朝廷招安的總方針。

實際上,梁山泊中出身於社會最下層的英雄好漢們也是認同招安的,他們從開始進行武裝抗爭時就有招安意識。劫取生辰綱的好漢在抗拒官府逮捕的戰鬥中,漁民三阮唱的漁歌中已經表現出來這一點。他們不滿的是貪官汙吏,而非宋朝皇帝,而且他們與貪官汙吏的戰鬥正是用以報答皇帝的。

例如阮小五唱的:

打魚一世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

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阮小七唱道:

老爺生長石碣村,秉性生來要殺人。

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

“報答趙官家”、“獻與趙王君”的前提都是“招安”做官。

5宋江招安疑案的解決

曆史上的宋江是被招安了的,這一點,過去也有些爭議。史書上關於宋江的記載很少,有的還互相矛盾。但在馬泰來先生於1981年第一期《中華文史叢刊》上發表《從李若水的〈捕盜偶成〉詩論曆史上的宋江》的文章,披露了李若水的《捕盜偶成》以後,宋江被招安就成為定論。

這首詩是這樣的:

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郭。

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

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

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今年揚江起河北,戰陣規模視前作。

嗷嗷赤子陰有言,又願官家早招卻。

我聞官職要與賢,輒ND057此曹無乃錯。

招降況亦非上策,政誘潛凶嗣為虐。

不如下詔省科繇,彼自歸來守條約。

小臣無路捫高天,安得狂詞裨廟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