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雪不能苟同,她反駁道:“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生存中磨礪出來的。女人最大的弱點是依附性,總想找個有權有勢的男人,包自己一生飯票,把婚姻當成謀生的方式。其實婚姻是一份契約,雙方是平等的,要共同承擔起責任,不能把自己的責任轉嫁給別人,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對別人也不公平。”
“可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嫁定終生的,找個有本事的男人,自己什麼也不做,男人也願意給她錢花,天愛不就是這樣嗎?”莞爾說,說完有些後悔,不該詆毀已故的好友。
簡雪急了,一拍桌子,“可是天愛幸福嗎?她是不用賺錢,不用做事,但也因此失去了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其實她內心很痛苦,所以才要去美國。她早就應該離開路大維,不然也不會發生悲劇,兩個生命就這麼消失了!天愛多無辜呀,她有什麼錯?就因為她錯嫁了路大維?於莉固然可恨,但更可憐,做了多年地下情人,最後連命也搭進去了!都是傳統觀念害了她們!什麼白頭到老,永結連理,什麼一生一世,永不變心,能夠長相廝守固然好,但以失去幸福和生命為代價,不是太可悲了嗎?放手不一定是悲劇,該放手卻緊抓著不放,這才是悲劇!”
簡雪一席話,說得莞爾啞口無言。小柔倒很豁然,讚同道:“有些傳統觀念是該改了,以前是農業社會,那些觀念產生於那個年代,對當時社會起到穩定作用。可現在是後工業社會,進入信息時代了,經濟基礎已經改變,怎麼還能沿用舊的上層建築呢?這是錯位,所以搞得大家很糾結,特別是年輕人,內心非常迷茫,不知道是應該聽父輩意見,走他們的老路,還是應該反對他們,走自己的路。”
“當然要走自己的路!”簡雪不容質疑地道,“兩代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他們的經驗對我們沒什麼指導意義。我們不可能像他們那樣,一輩子守著一份工作,一段感情,也不管是好是壞,喜歡不喜歡。事實證明,終身製是一種最壞的製度,它助長了人的惰性,降低生產效率,減少經濟效益,很多國企不都虧損、甚至破產了嗎?他們生活在那個年代,別無選擇。但我們可以。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多元化,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工作可以重新選擇,伴侶也同樣可以。選擇是因為有要求,尊重內心的感受。一個人隻要有足夠的資本,就可以選擇更好的工作和伴侶,這樣資源才可以流動,社會才可以發展,不然就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激情與活力。”
“可是,”小柔又有些茫然了,“如果每個人都憑借喜好不停選擇、頻繁流動,那社會不亂套了嗎?一個穩定的社會需要穩定的秩序呀。”
“如果以犧牲個人幸福為代價維持社會穩定,這種穩定有什麼意義?況且個人選擇要受自身條件和外界環境限製,一個頻頻跳槽的人最終會被職場淘汰,無法生存;一個頻繁戀愛的人最終會被情場封殺,沒有空間。因為選擇的同時也要被選擇,二者之間會達到一種平衡,於是我們就會看到這種情況:選擇終生製、把自己一次性批發和選擇自由製、把自己分次零售的是極少數,前者過於穩定導致僵化,後者過於靈活導致動蕩,兩者都會造成低效低利,所以通常不被選擇,而是選擇介於二者之間的合同製、把自己分段使用,其實質是一份契約,甲乙雙方通過雙向選擇自願達成合約,明確各自的責任、權利和利益,通過合作,雙方都能獲得最大利益。所以——”簡雪從經濟學和社會學角度出發,論證了一番,最後拋出結論,“契約關係,是目前我們能找到的最合理、最有效、最公正的關係,既能保持相對穩定性,又能保證持續競爭力。”
這段精彩而富於哲理的論述,讓小柔和莞爾徹底折服了,兩個人像聽課似的,仔細聆聽、理解和消化她所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