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就是給李貴妃上封號。
按照規定,皇帝死後,皇帝活著的老婆就可以稱“皇太後”了。因為李貴妃是萬曆的生母,所以她也可以稱皇太後,這是宮廷禮儀規定的,沒什麼問題。但這個規定裏還有一個細則,那就是陳皇後作為隆慶的原配,稱皇太後之後,在這個稱號前可以加兩個尊字,比如陳皇後後來就叫仁聖皇太後,而李太後因為不是原配,所以雖然可以稱皇太後,但前麵不能加像“仁聖”這樣的尊字。
張居正一上台,馮保就提出了要求,說李太後的稱號前也應該加尊字,可禮部堅決不同意。
我們現代人可能會覺得這稱號前加幾個字有什麼關係,又不要出錢、出力,別說加兩個,加二十個也隨你便啊。可是別忘了,中國古代社會可是個禮法社會,最講究這些虛頭八腦的表麵形式。你隻要想想嘉靖為了給他爹上個太上皇的封號跟大臣們鬧了幾十年,就可知這件事兒的難辦了。
張居正的腦子比較活,他認為這個稱號的問題不是原則問題,政局的穩定,各方的和諧共處才是關鍵。所以他力勸當時的禮部尚書潘晟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最後給兩宮太後同時都加了尊字。陳太後叫仁聖皇太後,李太後就叫慈聖皇太後。
有人會認為張居正這是“拍馬屁”。
其實,這叫“潤滑劑”。
西方公共關係學大師卡耐基曾經稱讚過中國人的“拍馬屁”,說如果不考慮這個詞的貶義,如果既不損害做人的原則,也不損害別人的利益,用一些話、一些小事就能讓別人快樂,溝通關係,這何樂而不為呢?
張居正給李太後上了封號之後,李太後很高興,對張居正也另眼相看,兩個人的關係一開始就很融洽,這就給兩個人的合作開了個好頭。
第二件,是很有技巧地迎合李太後的興趣愛好。
李太後崇信佛教,經常要施舍,要去佛寺許願,還要捐善款。說老實話,對於李太後這樣的人來說,這種興趣愛好比鋪張浪費還花錢。當年南北朝的時候,梁武帝也是崇佛,三次把自己舍身在佛寺,然後讓大臣們拿錢來贖,弄得國庫空虛,國家財政為之一空。現在李太後有這種花錢的宗教愛好,張居正這個替國家管錢的人不禁就要皺眉頭了。
不過張居正畢竟非常聰明,他這眉頭一皺,也就計上心來了。
他是個以國家為重的人,堅決不肯讓用國庫的錢來滿足李太後的個人愛好。但怎麼辦呢?他也不明著對抗,他把本屬於皇室采購中心的寶和店劃歸李太後的名下,這個寶和店也做生意,主要管理皇產和皇室的財政出入,跟國家財政不搭邊兒。這樣,等於把皇帝兜裏的錢放到了太後的兜裏,而且還自負營虧,李太後花完了寶和店的錢也就不好意思再要。這既一勞永逸地解決了李太後用於宗教愛好的開支,又不影響國家的財政狀況,真的可以算是雙贏了。
另外,張居正在小節上麵對於李太後的崇佛也略略表現出一些跟風的傾向來。
李太後新建一座廟、新修一座橋,但凡有什麼功德之舉,張居正就以宰相的身份寫一篇讚頌的文章,而且總是寫得很快很及時,很好很強大,所以李太後一直就覺得張居正是把自己放在心裏的。
一個女人要覺得一個男人把她是放在心上的,這種情感上的依賴感也就會油然而生了。
張居正為李太後做的第三件事最關鍵,他把李太後的心肝寶貝當成是自己的心肝寶貝,也就是和李太後一樣,把萬曆當成是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張居正主動跟李太後提出了萬曆的教育問題,也主動承擔起了對萬曆的教育。我們在第一講就說過,張居正麵對小萬曆,幾乎可以算是整個明代最好的一位老師了。他在萬曆的教育上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不僅親自給他編寫教材,還結合教學內容給他親自畫小人書,這雖然不能算是給孩子買玩具,卻要比買玩具所表現出來的疼愛之心還要強得多。
張居正對小萬曆很盡心,小萬曆對張居正的感情也很深。
小萬曆是個感情很豐富的小孩兒,隆慶在世的時候,有一次騎馬給小萬曆看到了,他上前拉住馬的韁繩說:“爸爸,你可要小心點,我真怕你會摔下來。”隆慶聽了很感動,覺得小萬曆真是個懂事的、有孝心的孩子。現在隆慶死了,小萬曆其實是把那種對父親的情感慢慢轉移到了張居正的身上。
說有一次冬天的時候,張居正正在給他講課,他卻走神了。原來他看到了張居正站在大殿冰冷的方磚上,突然心裏很不忍,課間就趕快叫人拿了毛氈墊在張居正的腳下。張居正也很感動,所以兩個人之間的感情真可以說是情同父子。
這種感情,李太後看在眼裏,那感覺,對於一個孀居的女子來說,可想而知了。所以她覺得張居正就是他兒子的依賴,而她兒子的事兒就是她唯一看重的事兒,這樣,張居正也就是她的依賴了。
說起來,李太後應該算是小萬曆的監護人,但事實上,在張居正有生之年,他才應該算是小萬曆真正的監護人,因為有關萬曆與萬曆朝的一切事情,小萬曆與李太後兩個人的原則完全一致,那就是“憑張先生的意思辦”!
情人
因為張居正與小萬曆之間這層獨特的情同父子的師生關係,作為家長的李太後與作為老師的張先生之間也就有一層獨特的關係。
不過,這種關係到底獨特到什麼地步呢?
有關這個問題,曆來眾說紛紜。有的說他們已經發展到了情人的關係,有的又主張他們之間沒有任何的曖昧關係,到底哪種說法比較靠譜呢?
關於張居正和李太後之間最後發展到了秘密情人的關係,民間這種說法很盛行。
清代民間的戲本裏流傳過這樣一個對聯故事。說張居正考中進士那年,有一個同年考中的同學叫艾自修。這個艾自修考前誇下海口,要一舉考中龍虎榜。要知道隻有狀元、榜眼、探花三個人才能名列“龍虎榜”,所以艾自修這海口可就誇大了。結果考下來之後,艾自修排名很靠後,張居正見著麵就開他玩笑,順口出了個上聯:
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麵書生背虎榜。
這上聯就是嘲笑他說大話,純粹是開個玩笑,張居正過後就忘了。可艾自修卻牢牢記住這個上聯,把它當成了一種侮辱,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有天艾自修早晨去上班,順路到張居正那兒串門兒,門人說張居正在花園裏賞花呢,他就走進花園。說剛進花園,就看見張居正的身影在假山後麵一晃就消失了。他跑過去一看,隻見一個石板剛剛蓋下,正好卡住了張居正的袍角。艾自修反應快啊,抽出寶劍割下了一截兒袍角,然後就跑了。
說他後來又秘密偵察了那個假山地洞,終於被他發現有一個暗道直通李太後的臥室。由此艾自修就斷定張居正與李太後有不正當的男女關係。這下報仇的機會來了,二十多年沒對出的下聯也一下子靈光一閃對了出來。上聯不是“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麵書生背虎榜”嗎,這下聯特工整,就是:
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說艾自修把這上下聯都寫了下來,連同張居正的那截袍角就呈交了這時候已經長大了的萬曆皇帝。
萬曆一看就明白了,說他還比較心細,查對過張居正的衣服之後,發現這截袍角正是張居正的。這下人證物證俱全,他龍顏大怒,罷了張居正的官,最後發配了邊疆。而他娘李太後也隻能在宮中每日思念那個倒黴的張居正了。
這種故事一看就知道,明顯就是瞎編的,根本不值一辯。但民間流傳這樣的故事,說明有很多人是認為張居正跟李太後之間是有著說不清的男女關係的。
當然,反駁這種觀點也很容易。
第一,一切有關他們不正當關係的傳說都是捕風捉影,沒有一條能放在桌麵上的史料或資料能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