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我們說明代的宮禁森嚴,張居正和李太後根本不可能有耳鬢廝磨的空間。
第三,張居正跟李太後雖然都位高權重,但如果真有這樣的事兒發生,就明代當時的情況看,廷議與朝論一樣可以完全淹沒他們,張居正不敢拿自己的政治理想開玩笑,同樣,李太後也不敢拿自己兒子的江山開玩笑。
所以,你要在哪兒聽過有人說張居正和萬曆的母親李太後有一腿,不用辯解,隻需一笑置之,因為這種說法根本不值一談。
當然,話說回來,要說張居正跟李太後之間沒有任何一點曖昧的關係,我看也不一定。我覺得他們之間或者可能有一種“柏拉圖式”的精神之戀。或者張居正可能還說不定,但至少,李太後對張居正或多或少應該有那麼一點點。
為什麼這麼說呢?
理由主要有四點。
第一,也是最直接的一個理由,就是張居正長得很帥。
《明史張居正傳》記載說:“居正為人頎麵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這二十一個字裏提供了兩點信息。
首先是說張居正的長相,身材修長,長相俊朗,尤其是這個眼睛,長得是細眉毛長眼睛,用專業術語說就是臥蠶眉、丹鳳眼。這還不算,關鍵額下有一縷長髯,說這個胡子長得漂亮極了,須長至腹,這要是左手拿把青龍偃月刀,右手再一捋長髯,那活脫脫就是關羽關雲長在世。
另外,張居正不僅身材好,長得好,而且還特別有氣質,因為以“豪傑自許”嘛,所以舉手投足,天生一種渾厚的豪放風格,這擱著現在,就叫“酷”。
你說這樣一個極富男人味的成功男士,要說能對孀居的李太後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那也不足為奇。
第二,張居正的婚姻狀況並不理想。
張居正的第一個妻子姓顧,據說張居正和顧氏的感情很深。他的《張太嶽集》裏總共沒留下多少首抒情的詩,其中的專門懷念顧氏的詩就有兩首。雖然感情深,但卻好景不長,在三十歲還不到的時候,顧氏不知是因為什麼原因就去世了。雖然張居正後來又娶了個王氏,但他和王氏的感情怎麼樣我們不知道,可以看到的都是他對顧氏的思念之情。
比如他說自己的人生遭遇是“中路棄所歡”,這就是說半路上失掉最好的人生伴侶;又說“飲此長恨端”,就是說失去了顧氏是他人生的一杯苦酒;(兩句詩見《張太嶽集卷一餘有內人之喪一年矣偶讀韋蘇州傷內詩愴然有感》)甚至他想到將來老了要隱居山林、訪道求仙,但也有難免有畢生的遺憾,那就是“仙遊誠足娛,故雌安可忘?”(同上《朱鳳吟》)就是說哪怕自己成了神仙,也忘不了陪伴過自己的顧氏,所以這話裏其實是說成仙不是我最大的願望,“我能想到最期待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啊!
你看看這份感情,多麼動人!也可以看出張居正是一個多麼俠骨柔腸的好男人!
以至於王世貞在說張居正當年告別徐階請假回老家閑住的時候,都不認為張居正的出發點並不是因為他對政治上的失望,而是“以妻喪請急歸”(《嘉靖以來首輔傳》卷七),就是說曾經能讓以政治為畢生理想的張居正離開政壇的,也隻有他的“愛人同誌”。
見到李貴妃的時候,顧氏已去世十幾年了。這期間張居正雖然又娶了王氏,但兩人之間的感情張居正從來沒提到過,隻有懷念顧氏的文字留下來,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張居正在情感生活上的還是比較戀舊的,這也說明他內心的感情世界也是有可以填補的空白的。所以既然有空白,李貴妃也就有了填補進來的可能。
第三,張居正即任後的所作所為很容易讓李太後這個孤獨的女子產生強烈的依賴感。
這一點我們剛才說過了,他對李貴妃的名譽上的嗬護,他對她的愛好上的共鳴,以及他對小萬曆這個李貴妃重中之重的生活內容的重視,都會讓李彩鳳這個年輕的剛死了丈夫的女人,產生無比親切的依賴感,這種感覺在男女之間一旦產生,發展下去會怎麼樣,我想那是可想而知的。這從後來,不論是在朝政大事還是在生活小事上,李彩鳳對張居正言聽計從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來。
第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張居正死後,李太後的表現,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反證。
李彩鳳一生最奇特的一件事,就是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她對小萬曆的管教非常嚴格,作為家長,她積極配合張老師管教孩子的程度那可以讓我們現在的家長都望塵莫及的;另外,在張居正生前,不僅是對萬曆的教育,包括在朝廷政事上,她參政、議政的態度那也是非常積極的。
但奇怪的是,張居正一死,她在朝政和對兒子管教這兩件大事上突然就產生了180度的大轉彎,任兒子怎麼不像話,她也不管了;任朝政怎麼不像話,她也不問了。真的是一心向佛,閉門吃齋,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宗教徒。
我們不禁想問,是什麼讓這個能力這麼強、情感這麼豐富的李太後突然“四大皆空”了呢?
我們找不到其他的理由,我們隻看到了張居正去世這個時間上的分水嶺。所以你可能會說我很八卦,但要說她和張居正之間真的完全沒有什麼,說老實話,我覺得——很難相信。
當然,我們說感情是相互的,如果說那位身為太後的李彩鳳對張居正張老師有一種難以訴說的情感,張居正也難免會要“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瑤”。
有一次李彩鳳過生日,正好翰林院裏有很罕見的白色的燕子飛過,張居正就寫了幾首《白燕詩》給李太後慶賀生日。
其中有一首說“白燕飛,兩兩玉交輝”,請注意,這可不是一隻燕子,而是成雙成對的燕子,而且“兩兩玉交輝”,那就不僅是耳鬂廝磨了,甚至有點“神雕俠侶”的味道。
詩的最後又說“有時紅藥階前過,帶得清香拂繡幃。”就是說這對燕子從我院子裏的花叢裏飛過,又飛到你的簾子前,把那一縷清香帶到了你的身邊。這個“繡幃”自然是女性居住的閨房的簾子,這個女性是誰呢?前麵有句說這對白燕子“送喜傍慈闈”,我們知道李太後是被尊奉為慈聖皇太後的,這個“慈闈”當然就是指李太後住的地方了。這樣,這對白燕要把那縷清香帶到哪位女子的身旁,也就不言自明了。
你看,這詩我們雖然不能說曖昧,但其中多少有些不一樣的感覺吧!
所以,麵對李彩鳳這們一個優秀的女性,張居正這位優秀的男性如果也產生過心靈的震顫,我想,那也是人之常情!
很可惜,感情這個東西,很多情況隻能是“當局者清,旁觀者迷”。可能有些什麼,卻又不足為外人道。所以後世議論紛紛,但又有誰體會過張居正和李彩鳳之間那些屬於美好人性的願望呢?
大家隻看到張居正是一個大政治家,隻看到李彩鳳是當朝太後,隻看到這其中的政治、權謀、利益與赤裸裸的欲望,誰又能看到他們作為一個人的最質樸的情感需求呢?
大概張居正也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當時,一切都是隱約的、朦朧的,仿佛有些什麼,卻又不可明說,這大概也就是兩個人關係撲朔迷離的根本原因吧。
當然,對於張居正而言,讓人感覺撲朔迷離的還不隻是他跟李彩鳳這個女人的關係,還有他跟一個男人的關係,這個男人太過獨特,以至於張居正因為他也在曆史背上了一些有損名譽的“負擔”。
那麼,這個男人是誰?
他和張居正的關係到底怎樣?
張居正為什麼寧肯名譽有損也要和他親密交往?
這一切之中又會有怎樣的內幕呢?
請看下集:《鐵三角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