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之後,十二月二十六日(巧的是,這天正是毛澤東的五十六歲生日),《時代》以《莫斯科會談》報道了毛澤東的此次莫斯科之行:
上周,剛剛成為四億五千萬中國人主宰的一位農民,與早已就是兩億俄國人主宰的一位農民,在克裏姆林宮見麵了。
紅色中國的胖胖的毛澤東,長途旅行從北京來到莫斯科,向約瑟夫·斯大林表示效忠。一個蘇聯外交使團在滿洲邊界迎接毛,安排他坐上橫跨西伯利亞的火車,全程陪同他前往莫斯科(曆時十天,約三千五百英裏),行程如此遙遠,此為毛的第一次出國之行。
與毛同行的是他的長期夥伴、曾在莫斯科的東方勞動者大學(另簡稱為“勞動大學”--譯注)留學過的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在莫斯科的雅羅斯拉夫斯基(Yaroslav)車站,兩位中國客人,受到最隆重的歡迎外國領導人的禮遇,莫斯科衛戍區部隊派出儀仗隊,三名政治局巨頭到場迎接:副總理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布爾加寧--以及外長維辛斯基、副外長葛洛米柯。
毛深為受到的歡迎而感動:“許多年來,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不斷支援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最重要的目標是鞏固世界和平陣線,鞏固中蘇……之間的良好的睦鄰關係。”(譯注:毛澤東的原文為:“在差不多三十年的時間裏,蘇聯人民和蘇聯政府又曾援助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目前的重要任務,是鞏固以蘇聯為首的世界和平陣線,反對戰爭挑撥者,鞏固中蘇兩大國家的邦交,和發展中蘇人民的友誼。”見《抵達莫斯科時在車站的演說》,《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一冊,一八九頁)
在克裏姆林宮,毛還向斯大林七十歲誕辰祝壽。國民黨方麵有消息稱,他帶去了十五車的禮品,包括從北京故宮和博物館裏找到的珍品和曆史文物。不過,兩個領袖無疑另有更重要的業務相互交換,他們似乎會簽訂關於友好、結盟、貿易的條約,對東亞脆弱的非共產黨世界再施以新的一擊。
密切關注著莫斯科-北京聯盟的進展的一些西方觀察家,已用大量時間在分析毛是否會成為另一個鐵托,並與莫斯科決裂;如今,他們隻能分析莫斯科會談的後果了。
上周,所有西方人可以確定的是,統治著幾乎占世界四分之一麵積、四分之一人口的這兩位健在的、最成功的共產主義者,已經會麵,而且兩人都咒罵西方敵人。對目前這個時代來說,知道此點,足矣。
(《時代》,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翻開當年報刊,無論美國的或者中國的,對毛澤東與斯大林的這次曆史性會麵的關注,其側重點無不在於兩位共產黨領袖的親密攜手,將對整個世界產生巨大影響。這一點,在情理之中,誰都不會有所懷疑。
可是,當時的人們哪裏會想到,在所有經北京和莫斯科發表的關於毛澤東蘇聯訪問的公開報道背後,在那些熱情洋溢、友好甜蜜的言語的背後,毛澤東的莫斯科之行,其實從始至終並不順利,並為未來的中蘇衝突埋下了伏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