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輝
冷落,在寒冷中凝固
一九四九年年底至次年二月,毛澤東在莫斯科的訪問,時間漫長而舉世矚目。一幅幅外交畫麵上,隱而不顯的色調是冷落與苦澀。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裏,談判過程艱難曲折,與之伴隨的是毛澤東與斯大林個人之間的理念衝突和性格撞擊。國家利益的權衡取舍,與個人情緒的起伏波動,成了紅色世界內部不為人知的內容。尤其是中國民眾,他們興高采烈、歡欣鼓舞地閱讀權威報紙發表的那些熱情洋溢的報道,怎麼也不會料到,他們的領袖逗留莫斯科期間,仰望克裏姆林宮的紅星,看到的並不是神聖的閃耀與熾熱,而是月光一般的清冷。
時間是過濾器,也可以是增強劑。此次毛澤東莫斯科之行的諸多場景與細節,許多年後漸次浮出水麵,終於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曆史真相,產生更加強烈的感受。
毛澤東抵達莫斯科是在十二月十六日,他在火車站發表了《時代》所提到的公開演講。此刻,他的身體狀況並不好。幾天前,他剛在途中發病一次。英國記者菲力普·肖特在《毛澤東傳》中寫道:
毛的心中疑慮重重。幾天前,在斯沃德洛夫斯克,當他在月台上踱步的時候,他突然腳步不穩,臉色煞白,冷汗淋漓。有人把他扶進車廂後,他對俄國人說他是感冒了。但這卻是神經衰弱的一次發作。斯大林盡管有著那麼多的過錯,但還是毛心目中的共產主義教皇。
(《毛澤東傳》,三四○頁)
隨後,更令毛澤東失望的是斯大林對他的態度:
那位蘇聯領導人熱情洋溢地接見了他這位“中國人民的好兒子”。但緊跟在表麵客套之後的便是那種潛在的緊張氣氛了。
……
事實上,斯大林充分而精確地了解毛要的是什麼。中國期望俄國廢除與蔣介石簽訂的中蘇友好條約,並談判一種新聯盟,以與共產主義政權之間的兄弟關係相適應。
斯大林卻不願意這樣做。其借口是,與蔣之間的協議源於與英美達成的雅爾塔協定。他對毛說,“因此改變,也會提供給英美以合法的基礎對[與這一點]相關的各點提出質疑”,諸如蘇聯對千島群島與南薩哈林島這些前日本領土的權利。這純係空談--而且是故布疑陣。他還用典型的斯大林方式對毛說,如果他想要建立與莫斯科的新關係,就得按照俄國的調子做。現存的條件將正式予以有效的保留,並且在接受它時,毛還得承認斯大林的最高權威。
……
以後的兩個星期中,談判被擱置了起來。
毛忿忿地待在一邊,半是囚犯,半是貴客,落在莫斯科西郊數公裏外一片樺樹林中的斯大林個人的俄式鄉間別墅那令人厭煩的浮華氣派中。12月21日,他參加了紀念這位領導人70歲誕辰的一套儀式,做了一次純屬言不由衷的捧場講話。這也隻是純粹的禮儀場合;俄國人隨後突然取消了臨時商定在23日的會談。毛氣炸了。“我一天就是三件事,”他拍打著桌子對他的蘇聯聯絡官們說,“吃飯,拉屎,睡覺。”斯大林兩天後打電話給他時還故意閃爍其詞,拒絕提及政治議題。當輪到他打電話給斯大林時,有人告訴他這位蘇聯領導人外出了。
(同上,三四一頁)
英國作家韓素音采訪過隨同毛澤東、周恩來訪問莫斯科的章漢夫等工作人員,從他們那裏也聽到了一些相關細節。她在所寫周恩來的傳記中這樣敘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