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連我的話都不聽
“媽媽,冰箱裏有冰棍吧?”說罷,這個小家夥已經把頭探進了冰箱。
“佳佳,現在不可以吃冰棍。”
“可是媽媽,我很熱呀。”這時候,她已經找到了冰棍,邊吃,還把外套也給脫了。
“你這孩子怎麼連我的話都不聽,說不準吃就是不準吃,把衣服穿上。”
於是,陳佳媽媽就強行地從女兒手裏拿走了冰棍,小家夥“哇”一聲就哭了,她媽媽也不管就隻顧給她套衣服。
其實,陳媽媽應該可以理解佳佳的,因為她剛從外麵回來,外麵真的很熱。如果我們還在她那個年齡,也會這麼做的。當然,現在我們知道這樣子不好。可是,佳佳不知道呀,她還是小孩子。
佳佳的媽媽,因為一直待在家裏,所以她自然感受不到佳佳的心情,更不明白,為什麼小家夥不聽她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也會遇上這樣的事,當孩子與家長的意願相悖時,有些父母總是會拋出一句“連我的話都不聽”,然後強製執行。
做父母的總是想當然地認為,我們說的、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們好,他們怎麼可以不聽呢?當然,我承認,你們所要求孩子們做的都是為他們好。但是,我們似乎是丟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理解、傾聽。
像佳佳媽媽,如果明白了佳佳為什麼這樣急於找冰棍、脫外套,我想她是不會用這樣的口吻給孩子說話的。“連我的話都不聽”,意思是你必須得聽我的,我的才是對的。
我就一直在想,如果常常給孩子說這樣一句話,會給他帶來些什麼影響。
首先,“無條件地服從”,不再經過大腦思考。因為這句話就是父母傳達給孩子無條件服從的命令。漸漸地孩子完全放棄了思考,不思考會有什麼後果呢,當然了,他會影響一個孩子思維能力的發展,嚴重的更會降低孩子的自主性,缺乏判斷能力。
為了孩子,請別再擺出父母高高在上的姿態,也別再使用權威企圖壓製可愛的孩子們。
很明顯,以上案例中,如果不用“連我的話都不聽……”也許那個中午就不會有小家夥的哭聲了。如果您是一位和佳佳媽媽有著同樣行為的家長,我建議您誠懇地請求孩子的諒解。
我相信,這些舉動將會彌補之前我們犯下的錯誤的。
“媽媽,冰箱裏有冰棍吧?”說罷,這個小家夥已經把頭探進了冰箱。
“佳佳,現在不可以吃冰棍。”
“可是媽媽,我很熱呀。”這時候,她已經找到了冰棍,邊吃,還把外套也給脫了。
“哦,很熱呀!來,媽媽帶你去洗個臉,我們先涼快一下再吃冰棍。”
(很自然,她吃冰棍的願望被滿足是會跟著媽媽去洗臉的。)
給其洗臉的同時:“佳佳,剛剛出了汗,馬上脫外套很容易感冒,你可以洗了臉稍微休息一下看是否還很熱?或者我們先洗個澡,水裏可不會感到熱呀。”
這時候孩子應該很認可媽媽說的話了,而且她也接收到了新的信息:剛剛出汗就脫衣服容易感冒。如果真的很熱,洗澡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不是很熱,洗個臉休息一下就好了。所以她會很樂意接收媽媽的建議。
“對了,剛剛我們在家做了很漂亮的果汁,有你最喜歡的蘋果味的,要不要先來點。我想那一定比冰棍更美味解渴喲!”
洗了臉已經不那麼熱的小家夥當然會選擇她最愛的口味了。
同樣一個中午,同樣的故事,卻沒有哭聲。
“你不聽也得聽!”意味著就算你不願意去聽或者你聽了也對你沒什麼好處,但是,你就是得聽。因為那是我說的。
一種命令式的談話,一種壓製思考的行為,會有好的結果嗎?先不說它會產生怎樣嚴重的後果,就是這樣生硬的語句,成長中的孩子會認可嗎?逆反心理會讓孩子產生“我偏不聽”的情緒。結果是,你原本給他的好建議,就這樣被拒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