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2)
本來陳家可以培養出一個很有主見、很有創意、很有成就感,且有著積極價值觀取向的人出來的,卻被這句“忘恩負義”給斷送了。
為什麼我要支持佳悅,因為她的學費非常可愛,這體現了一個人的價值取向,現在孩子還小,她都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了,那在她以後的學習當中,她定會更加用心。而且,一個人付出了勞動,得到相應的回報這真的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如果一個人連提出按勞取酬的勇氣都沒有,那到令人懷疑他的勞動能力了?
我常常對自己的學生說,你們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那他才可能真有能力,自己都沒膽量相信自己,那誰還信你呢?佳悅可以提出收取學費,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付出值那些學費。而當今社會,哪裏有免費的午餐呢?如果孩子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能在激勵的競爭中成長,那她必將被快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
媽媽完全可以配合一下孩子,給她一個吻,告訴孩子,媽媽愛她或者講一個故事作為學費。
如果,媽媽覺得,作為中國的傳統教育,孩子給父母講報酬那是很不像話的事情,繼續發展,等到爸爸媽媽年邁的一天,孩子再向爸爸媽媽要生活費那不就更不成體統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不用這麼偏激的言語去傷害孩子呀,我們可以換上很多種教育的方法,根本不必用一句“忘恩負義”而把孩子給一棒打死嘛!
陳佳悅隻有十歲卻是一位出色的舞蹈“老師”,她的“學生”可能是同院子比她更小的姑娘們,也有可能是年紀大一點點的姐姐們。別以為她們是玩玩,她的舞蹈班可也是要收費的,同學們要麼帶兩個水果,要麼就給老師摘一束鮮花或者教一樣老師不會的東西作為學費。其實佳悅並不是貪心的小財主,收了水果她也會分給大家一起吃,但是她必須得看著有“學費”她才上課,覺得這是對她勞動的尊重。
“佳悅,幫媽媽一個忙吧!”
“什麼事?”
“單位組織文娛活動,要媽媽出節目跳舞,你教媽媽一些簡單的動作吧,我常見你教小朋友們呢!”
“可以呀!媽媽什麼時候想學?”
“那就現在吧,反正現在都有空嘛!”
……
媽媽說完,就已經做好準備等小老師的口令了。可是等了好一會兒,女兒還沒開口。
“佳悅,怎麼了?”
“媽媽還沒有給‘禮物’呢。”
媽媽知道女兒說的禮物就是指學費,媽媽進房取出紙筆,然後揮筆寫到“佳悅學雜費清單”:
1.媽媽教她說話學費:媽媽,我愛你!
2.媽媽教她走路學費:媽媽我想去……
3.媽媽教她用筷子湯勺學費:媽媽我想吃XX。……
清單上羅列了一串媽媽教會佳悅做什麼事情。附上清單,媽媽還在佳悅額頭上深深一吻。然後說:“我愛你,寶貝!”
小老師收到這樣一份禮物真是沒有想到,她開始了她的上課。當然,收到這份禮物時她是很感動的,很感激媽媽以前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在心底,陳佳悅更愛媽媽了!
孩子也有他們的想法,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就像我們尊重別人一樣,把孩子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來對待。
給孩子下糟糕的評論,這並不是一個理智父母應該做的,就算是我們覺得孩子的想法錯了,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指導,和孩子翻舊賬,這更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