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誠信(4)(1 / 1)

四、父母錯誤的言行給了孩子錯誤的暗示

有些父母對自己的言行要求不夠嚴格,認為自己是成年人,偶爾說個小謊是為了使得一些事情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可孩子有時候不能很好地分辨,會跟著學,往往就會“誤入歧途”。

五、孩子沒有感受到誠實的好處

有些時候,孩子做了錯事,並且也勇於承認錯誤,可是做父母的並不是原諒孩子,給孩子耐心地講道理,而是罵一頓甚至打幾下,結果使孩子產生了畏懼心理,怕把做錯的事告訴父母,即使是再做錯了事也想法設法地隱瞞或拒不承認,造成說謊騙人的後果。

針對孩子的說謊行為,給父母們提出以下幾點應對的建議:

一、父母以身作則,成為孩子誠實的模範。

不少孩子說謊話都是由於父母的影響造成的。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有一位父親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千萬不能撒謊,撒謊是最可恥的。”“好的,爸爸,我一定聽您的。”孩子回答。“孩子,有人敲門,你去看看是誰,如果是誰,如果是叫爸爸打牌的人,就說爸爸不在家。”這樣做父親的雖然達到了目的,可是這樣的教育方式,能教育處誠實的孩子嗎。很多時候,父母是孩子的“偶像”,孩子總是想向“偶像”靠攏,自然就會模仿、學習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到誠實。

二、正麵給孩子講解誠實的好處和說謊的壞處。

父母不要總是嚇唬孩子,如果說謊就怎麼怎麼樣,對於已經有一定接受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應該正麵跟孩子講解這些問題。很多父母一說到誠實,就愛給孩子講《狼來了》的故事,可是在講完故事後,不是認真給孩子分析這個故事反映的問題,而是嚇唬孩子:如果你不聽話,不說真話,就會有狼來咬你……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形成誠實的品格,反而對孩子的成長都不利。

三、善於原諒誠實的孩子

無論孩子做了怎樣的錯事,隻要敢於承認並決心改正,家長都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表揚鼓勵。至於孩子做錯事後撒謊掩蓋自己的錯誤行為,則要具體分析原因,分別加以處理,不能一概而論,不要動輒打罵孩子,要很好地引導他們避免下次再做同樣的錯事。

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就是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是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是嶄新的,小巧鋒利。小喬治可高興啦!他想,父親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來吧,小喬治,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小喬治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柵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裏玩起了騎馬打仗的遊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小喬治:“是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嗎?”

小喬治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並沒有說謊,而是誠實地對父親說:“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下小斧頭夠不夠鋒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