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製?大家聽了個滿頭霧水。
“先生說我們應該學習英吉利、法蘭西,這有一定道理,我們確實要發展現代工業,可是你知道英吉利、法蘭西用了多長時間?革新了多少技術?養活了多少人口?侵占了多少殖民地?奴役了多少外國人民?”
胡適之又扶了扶眼鏡,沒有說話。
楊威繼續說:“英吉利自兩百年前就開始發展現代工業,從那時起他們就有蒸汽機;英吉利控製的土地曾經達到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我們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英吉利的人口有四千萬,而我們有四萬萬!四萬萬同胞要填飽肚子,就至少要種出一點五億噸糧食,而現在呢?我們有一半的人口在餓肚子!從工業方麵來講,目前我國總共有1759家工業企業,從業人員55萬人,而且這些企業大多集中在東部沿海,隻上海一地就占了大約百分之四十。請問適之先生,我們的工業需要多少年才可以吸收以萬萬記的無地農民呢?幾十年?幾百年?”
胡適之掏出手絹擦了擦額頭,沒有說話。
楊威繼續說:“實不瞞各位,楊某在財政部上任的時候,國庫中隻有十塊大洋,全國隻有數百工廠,而我們還要打仗,還要抵抗外侮——治國安邦談何容易啊?!”
場中哄的一陣議論,顯然這個國庫中隻有十塊大洋的內幕消息震動了他們。
“在我們中國,農業是第一要務,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證農業的發展,不要告訴我靠買別人的糧食過日子,我告訴你,全世界糧食交易量隻有幾千萬噸,英吉利人可以買糧食過日子,法蘭西人可以買糧食過日子,但是我們中國不可以!因為我們有四萬萬同胞,就是英吉利法蘭西不吃不喝也養不活我們!世界上除了中國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可以養活我們!”
楊威笑嗬嗬的拍了拍胡適之的肩膀:“所以啊適之先生,您的話有些道理,但是道理太粗,還不能作為施政的依據。”
胡適之還是不服:“那您把個人權利放在什麼位置?難道地主的個人財產不需要保護麼?難道您可以置法律於不顧麼?這和強盜有什麼區別呢?”
楊威嗬嗬一笑:“地主的個人財產當然要保護,但這不是絕對的,就像一加二不一定等於三一樣——我問您適之先生,訂立法律的目的是什麼?”
“維護公正。”
“那維護公正的目的又是什麼?”
“是——確保人民權利、個人幸福、社會平和。”
“但如果法律妨礙了人民權利、個人幸福、社會平和,你會怎麼做?”
“我——”
楊威又是哈哈一笑:“當然是選擇後者,法律也有局限性,不能因為一些法律條文而放棄了最終的目的。法律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而不是讓社會的發展去適應既訂的法律。任何事情包括法律包括個人權利都是相對的,不要把它們當作絕對的東西來抱著不放。比如說你是秦始皇,你不能因為匈奴人的權利而不去打擊他,否則你就要亡國;你不能因為長城勞民傷財而不去修建它,因為它將保護子子孫孫抵擋北方遊牧民族大多數的進攻;你也不能因為中國人有種種的陋習而把國家交給洋人管理,因為我們將成為亡國奴;你也不能隻盯著少部分地主富農的權利不放,而忽視大部分貧農佃戶的權利,否則——國富民強隻是水中撈月而已。”
胡適之揚了揚眉毛:“好吧,我承認您說的有道理,但是除了土地改革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麼?”
“就目前我們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這是最迅速最有效率的提高人民整體生活水平、縮小和西洋國家的差距的最合適的一條道路。”
胡適之又是扶了扶眼鏡,抿了抿嘴:“好吧,我保留我的意見,而且會做深入的研究,然後再找您理論。”
楊威點頭:“可以,我特批你可以到財政部、工商部、農林部等等部門查閱資料,並且,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到政府來工作,我很欣賞你的才幹。”
底下的記者們將他們的話一句不差的記了下來,就等著明日頭版頭條發往全國各地。那幾個洋毛子記者更是搬過照相機劈裏啪啦拍個不停。
旁邊的牛大林突然插話說:“什麼經濟什麼法律俺全都不懂,俺就知道俺娘要吃飯,俺老婆孩子要吃飯,隻要她們能填飽了肚子,您讓我上刀山下火海我都幹!”
楊威握住他的手:“這位老哥說的話才是真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