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蔣等遂取得此事的勝利,惟是日事出非常,形勢亦至岌岌。事後數日間,劉部猶嚴為戒備,城門崗衛增加,其駐兵處,地段路口,檢查行人,盤詰出入,以致群情駭惑,謠言時生。一星期後,魏、郭兩混成旅皆改編就緒,謠言乃息。據傳李、包被押後,魏鴻發與郭安學曾為懇求,劉言“不能違馮督辦命令,必須交軍法審辦,已派定押送人員,即將解往包頭”等語。又有說,事變四、五日後,黃得貴來省,劉於接見時,曾派員帶領黃到李長清囚禁處看視,為其平憤。黃見李已押,隻略加責備,李對之愧泣,黃並為代懇於劉鬱芬,請稍予寬待,除去其手銬以便飯食,劉未允。督署人員並以此疑黃,建議留黃察看,黃未再訪何人,即日馳回阿幹鎮。又督署前街有一飯館,當李、包等被押後署中叫館裏夥計每日早晚送幾個人的飯食,交衛兵帶入,日日寫條領錢。約過了八九日,飯館夥計照送早飯至署,經衛兵止住說“此後不要了”等等。至李、包等被處死的情形,其時一般傳說均係活埋,事後年餘,有劉部前譯電員邢廷吉調在青海樂都縣署供職(時甘、寧、青尚未分省),曾對縣署同事密談。據說李、包等被擒後,係公開管押,李長清押在督署軍法處院後一小室內,牆壁釘有大繩,將李縛在繩上,置一個木登,隻能倚牆而坐,不得臥睡。雙手套拷,足釘鐵鐐,派有副官一人帶數兵監守,李飲食由其持喂,大小便背負於外,不容少許行動,晝夜如此,李早已疲憊不堪,奄奄一息。某日夜邢在署後花園譯電室內,見此副官背負李長清來前,遇副指揮蔣鴻遇帶荷槍士兵十數人,提著馬燈亦由側麵走來,聽聞李長清說話,言事已如此,聽憑處理,隻家中尚有老母,懇求不要連累,容其生活下去。隨聞蔣令向後園走去,邢的住室距北麵城牆不遠,日間已見士兵多人,在城邊拂雲樓下偏東處,挖掘了極深土坑。是時他本人暗往附近處看視,見李長清己被數兵用繩勒項絞死,丟在土坑。見包玉祥與華連升也綁在坑邊,眾兵將李屍丟在坑內,有人說,尚在喘氣,隨用石頭磚塊打下。這時包玉祥聲音尚強,大罵你們用的這樣野蠻手段,是什麼國法?蔣鴻遇在旁,喝令士兵說,你們還不揍嗎?眾兵共用槍托,同包玉祥、華連升頭背亂打倒地,一並拋在坑中,還用磚頭打下,然後鏟土掩埋,邢的追述如此。
一九三一年(民國二十年),馬鴻賓任甘肅省政府主席時,李、包家屬請得允許,在原督署後花園尋掘屍骨未得。直至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爭時期,省政府在後花園城牆下修建防空地下室時,於十一月十二日挖出屍骨三具,並有鐐銬等物。經李長清之兄李芝軒認出其弟頷骨所鑲金牙及所穿狐皮背心碎片,確信無疑。
因三人骨片混雜,無法辨認,乃遷出合葬一塚。
至劉鬱芬改編李部,任魏鴻發、郭安學為兩個混成旅旅長,亦係利用甘軍舊人,借緩和暫時的緊張氣氛,以為過度之局。嗣後兩月,先以馮氏電令,調郭安學一旅赴綏遠。旋於劉部第二師內調少數官兵合並郭旅,增編為國民軍第十二師,以蔣鴻遇為師長。蔣於次年三月初,秘密離蘭,率師北返綏遠,並以郭旅參加南口戰爭。
嗣後蔣改任綏遠都統,一年後又率其本師援陝入豫。所有郭旅官兵,展轉察、綏、陝、豫間,不少流落外省。其後,郭亦被免去旅長職,隻本人與原旅部參謀長嶽忠率極少數官佐衛兵,返回甘肅。魏鴻發一旅,皆屬李長清統率下的陸洪濤舊部,李、包被誘殺後,下級軍官及士兵,多數潛逃,非李係的各營連排官兵亦不斷出走,多投駐狄道(今臨洮)的宋有才旅及隴東張兆鉀部。如編入魏旅的騎兵一營,在新委營長李德栓就職後(李陝西人),連長徐連升、王長勝二人,即與全營士兵,乘夜攜帶全營槍馬,走投隴東。嗣見郭旅調駐綏遠,各營下級軍官及士兵,開小差的很多。魏鴻發任旅長職未及三月,調為西北邊防督辦公署的顧問。另委劉師團長安樹德接任旅長。幾經汰易,除團長劉元凱暫留外,其餘中下級軍官,幾全由劉部軍人委充,舊兵亦所存無幾,另募新兵補充,原來的這個旅無形解散。是時劉鬱芬所部國民軍第二師舊兵,半調赴綏,兵額不足,乃派出大批人員,往全省各縣招募壯丁入伍。又中下級軍官缺額,亟需補充,先成立軍官教導團,短期訓練連級以下現職軍官。嗣又加辦軍士教導,通令各縣以培育學兵為名,限期選送小學畢業之青年學生入團訓練,借以補充軍士,由劉自任團長,以旅長張維璽為副團長。旋將教導團長一職,由旅長孫良誠擔任,團長梁冠英繼任孫良誠遺職。自是省會所駐者皆為國民軍部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