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辛亥革命後四十年甘肅政變、兵變、民變史料(節選)(9)(3 / 3)

隴東軍與國民軍開戰於西鞏驛,黃得貴、宋有才聯合拒****五月十二日,隴東軍與國民軍戰於西鞏驛。隴東軍突進至西鞏驛,向梁部遊擊隊射擊,梁部進入一廟內相持,戰爭遂起。梁冠英得報,派兵馳援,與廟內兵夾擊,隴東軍少退。梁撤出西鞏驛,防守巉口,此為兩軍接觸的開始。十三日劉福生率全部占領西鞏驛,攻青嵐山,向國民軍陣地猛撲。梁部焦、黃兩營連隊竭力抵禦,互相衝擊,劇戰竟夜。梁部以傷亡重,據地堅守。十四日,韓有祿部繼至會攻,梁部退到定西城郊。先是劉鬱芬委派之狄道(今臨洮)縣縣長牛鴻,到職後辦事風厲,與駐軍宋有才磨擦積怨,及宋與隴東密約起事,遂於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派兵衝入縣署,刺殺牛鴻。並以牛逼兵變為詞電省。至是,定西戰起,劉鬱芬派旅長張維璽,率部開往省城西南的關山,預防宋旅由狄道(今臨洮)來犯。五月十七日,張部開行。因黃得貴駐阿幹鎮煤山,當派軍校教育長李嗚珊、參謀苗瑞生,先往黃營接洽,張率兵隨進。

中途聞煤山一帶槍聲大作,附近居民四奔,黃軍已占尖山要地,向張部射擊。旋苗參謀回報,黃營已傷兵士多人,並拘留李嗚珊。張停前進,致函與黃交涉讓路,一麵披告督署。李鳴珊逃匿一民家得脫走回。劉鬱芬令張旅先解決黃得貴,再進向關山。時黃據關山各山頭,布置陣地,以拒國民軍,並馳約宋有才出兵支援。劉鬱芬早慮黃、宋聯合,東向襲擊國民軍梁旅後路,乃決定縮短戰線。先規取關山以固省城西南屏蔽。電令梁冠英疾速撒出定西回省。十八日夜,梁部退駐蘭州以東四十裏之響水子,扼守東路,出豬咀嶺環皋蘭山達阿幹鎮與張軍聯絡,互為犄角。

劉鬱芬部置省防劉鬱芬令騎兵分駐守靖遠縣的北灣,金溝口,皋蘭縣的泥灣,防範隴東軍渡河。在省城西南一帶,則西起新城、河口,南起三岔口、竇家山,於崔家崖、阿幹鎮、沈家嶺、狗娃山等處,分為第一、第二兩路,布置陣線,駐軍守禦。並置第三路兵於白塔山,注意河防。

隴東軍西上與梁冠英對峙於晌水子,黃得貴、宋有才占據關山五月十八日,隴東軍劉、韓兩部入定西縣城。二十日自定西出發,節次前進。韓部騎兵由團長白連陛率先疾馳甘草店,見國民軍大炮沿途遺棄。隴東軍西上至榆中夏官營、皋蘭金家崖駐紮,與梁冠英部對峙於響水子。六月初旬連續猛攻響水子東南的七銑溝、馬廠嶺等地。國民軍據守深溝,堅壘不戰。劉、韓屢攻未克,每有傷亡,加以軍火不甚充足,遂呈膠著狀態。又張兆鉀既發動西攻,已自命為未來的甘督,並擬以其第四子張柱繼任隴東鎮守使,於致洛陽報捷進兵電內,皆以張柱領銜為告,欲以軍功歸其子,預為後來地步。吳佩孚於催孔繁錦出兵電中,有隴東幫統張柱兵達定西之語。

孔以原電轉韓有祿,因而頓失軍心。兼之張極愛錢,吝於恤賞,日久士氣消沉,人無鬥誌。而劉福生為前敵指揮,措置疏略,於兵達金家崖後,驕氣已盈,置酒高會,謂蘭州旦夕可下,不複謀商同列,策劃機動作戰,漸致眾心解體。劉鬱芬於東路先取守勢,側重南路進攻,奪取關山。

南路狄道(今臨洮)的宋有才旅,由洮河一線分布軍隊,進至蘭州南境,與黃得貴聯合,派所部魯大昌一營,占奪關山。黃則移駐其東的羊寨、馬坡等地,與隴東軍及宋部東西聯係,雙方無大接觸。劉鬱芬則擬召開平番(今永登)會議,號召各鎮守使和商甘局,以緩張、宋之攻。

吉鴻昌旅由綏遠援甘,國民軍兩路****。宋有才兵退狄道。黃得貴兵退定西六月下旬,國民軍吉鴻昌旅由綏遠援甘,開到蘭州,兵力加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