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司芬(4)(3 / 3)

兩個多月武鬥的風暴逐漸平息後,崔紅真回到沅城,徑直到了司芬家,看到司芬變得更加沉默寡語了。

一九六九年的五月,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潮湧到沅城,一中城鎮籍的學生將到農村插隊,農村籍的學生則回老家。爭鬥、夢想,頃刻間土崩瓦解了。

於剛、崔紅真、張建華、高鴻鵠、馬梅等學生聯名向省革委會知青辦公室遞送了一份報告,提出要消除沅城武鬥的後遺症不容易。省革委會直接過問沅城一中的知青安置,決定將四百多名城鎮籍學生安置到離沅城三百多公裏的洛水縣猛罕公社。

插隊學生的組織被稱為知青戶。知青戶自由組合,有兄弟姐妹同戶的,有同班同學同戶的,有同派同組織戰友同戶的。是呀,此一去不知是三年還是五載,同一個屋簷下住宿,同一口鍋裏吃飯,關係不好怎麼過到一起?

崔紅真到司芬家,提出同組一個知青戶,司芬點點頭。

四百多名知青坐了一天半的汽車到達猛罕公社後,司芬他們這個知青戶八個同學被分到一個名叫曼坡的傣族寨子。隊上去了一輛馬車,將他們接到寨裏。傣族社員知道要來七八個知青,提前蓋好了三間茅草房,大一點的男生住,小一點的女生住,最小的做廚房。

馬車駛進寨子,太陽剛剛偏西。簡單地安頓了一下,司芬約上另兩個女同學,用臉盆裝上換洗的衣物,向寨子東北麵走去。剛才她們進寨前看到那裏有道水壩。

沿著鳳尾竹掩隱的小路,走不到半裏地,山腳下果然出現一個碧波蕩漾、群山倒映、綠樹懷抱的水庫。幾道山澗幾股箐水,繞過藤蔓覆蓋的樹根、岩石流進水庫裏,進水量不小,四季不斷。水庫的排洪四季閘開啟,排出的庫水形成了一條水流清冽、水草飄舞的小河,從寨前繞過。

司芬放下臉盆,回首曼坡,但見高大的芒果樹、大青樹,婀娜多姿的鳳尾竹,青翠欲滴的芭蕉樹,掩蔭著造型別致的傣家竹樓。嫋嫋炊煙從竹樓上空升起,身著豔麗筒裙的傣家姑娘款款出入。好一個風光旖旎的傣寨!好一派別致濃鬱的風情!

司芬還在想什麼,一掌水波擊來,打濕了她的衣褲。是白滿天,她早已在水中遊了一圈,嘴裏不停地喊著:“真舒服,真涼快!”

“你……”司芬指了指水中的淘氣包。

白滿天遊到近處,停站在水中:“還磨唧什麼?再不下來,我要拖了。”白滿天是初六七級的女生,假小子發型,真小子脾性。

司芬看了看四周,脫掉外衣,慢慢走進水中。一路的風塵,一路的勞頓、一路的煩躁很快消融在清涼中。

白滿天遊到司芬身邊,拉著她的泳衣:“高中部男生女生都喊你維納斯。過去沒跟你一起遊過泳,今天我要看看維納斯!”

司芬推開白滿天,嗔怪道:“討厭!”

白滿天又纏過來了,硬是拉住司芬的胸罩踮起腳往下看。

“小流氓!”司芬用手推打白滿天。

“我是女的,你罵不著。”白滿天纏著,做了個鬼臉。

她們遊得真愜意,沒注意水壩上來了位傣族姑娘,在放衣物處坐下,靜靜地看著她們。十多分鍾後,女知青們才發現這位不速之客。

“小‘卜哨’(傣語,姑娘的意思)你的什麼的幹活?”白滿天衝著美麗的傣族姑娘大聲發問。

“我叫玉娟,是曼坡的。”玉娟漢話帶著傣味,但說得很清楚,“隊長讓我來保護你們。”

“保護我們?”白滿天遊到壩邊,“笑話,浪裏白條戲水還要人保護?”

玉娟不懂“浪裏白條”是什麼,一看白滿天做著嘴臉,也不生分了:“水裏有妖怪!別讓妖怪把你們吃了。”

“水裏有妖怪?”白滿天一個餓狗撲食,把玉娟拉進水中,嘴裏念念有詞,“我看你這小‘卜哨’還敢不敢嚇人!”

水裏頓時打成一片,笑聲、叫罵聲和著水花四濺。

上岸後一聊,司芬知道玉娟是個“特殊人物”,洛水中學初六六屆的學生。

“你怎麼到了曼坡?”司芬問。

“……曼坡的水好,我喜歡水,自己要求到這裏了。”玉娟說得含糊其辭。

……知青戶每天留一人在家做飯,其他的與社員一起出工。知青的糧食由公社暫供一年,每人每月四十斤大米。吃菜則到生產隊蔬菜地去稱,先記賬,待秋後再算。知青們在寨前小河邊種了些青菜、蘿卜,添補著吃,這算是個過日子的樣子了。

曼坡的勞動強度不算大,隊裏似乎也不計較哪個多幹少幹的。生活不算太苦,夥食與沅城一中時差不了多少。

說來有點怪,下來一個多個月了,曼坡沒有開過一次別的地方常有的鬥爭會或批判會,隻有學習會,傣族群眾相互間沒有吵架。這種環境調整了司芬的心境,她比過去豐滿、俊秀了,話也多了。特別奇怪的是,別的同學都曬黑了,她卻日漸白裏透紅。

吃完晚飯,女知青回到茅草屋裏,白滿天拉著司芬:“司芬姐,看你越活越年輕,真忌妒你……看我老得沒人要了。”

“老得沒人要了?白滿天,你想嫁人了?”司芬故意一臉嚴肅。

“……這個倒沒想,不過總不能不到二十歲就像條老苦瓜吧。”白滿天笑著,“把你的保養秘笈介紹介紹吧。”

司芬也笑了:“虧你們還能想起保養這個詞!”

……艱苦中蘊含著平實,平實裏滋生著美,這是一種日子,這種日子一天天地往前走著。

秋收時節快要到了,滿田滿壩的稻子低下頭,任由清風將清香到處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