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賣水書童(2)(1 / 1)

果不其然,還真讓小光標給猜對了,他打來的冰涼涼的清水,果然大受歡迎。雖然這水並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是對於口渴加悶熱的人們來說,可是救了急,正愁沒處解渴的人們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聚集到了這個特別的小孩兒的身邊。說他“特別”一點兒都不誇張,誰家一個這麼丁點兒大的孩子會出來“做生意”啊,何況那年頭,“做生意”對許多大人們來說都是天方夜譚。人們對這個小男孩兒創造的“新興行業”既新鮮又好奇,不過他們肯掏出錢來去照顧他的“生意”主要是因為他的東西的確“價廉物美”。小光標為自己的生意打出的旗號是“一分錢隨便喝!”

“一分錢”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雖然不像現在這樣一文不值,但是畢竟也算是最小的計量單位了,大家都拿得出手。而且“隨便喝”的號召力可是魅力十足的,那就意味著可以不限量,人們對於不限量的東西總是難以抵擋誘惑的,就像現代人對自助餐有某種莫名的衝動一樣,小光標的那些“客戶”在口渴難耐的前提下恐怕不免也認為自己是個“大胃王”可以把一分錢的“本兒”都喝回來。

至於喝回來喝不回來我們且不去管它,單說這小光標第一次做生意就大受歡迎這的確是讓人高興,也令他的父母始料未及。因為他們聰明的兒子居然僅僅一個中午就能靠賣水掙兩毛多錢,而這在當時可是村裏一個成年人半天的工錢呢!暑假在小光標“賣水、賣水,一分錢隨便喝嘍!”的叫賣聲中很快就結束了,他也如願以償地交上了自己一塊八毛錢的書本費,而且綽綽有餘:在不到一個暑假的時間裏,小光標足足賺了四塊多錢。“那時我每天都挑水去賣,一天大約能賣五六十斤,兩個月下來賺了差不多五元錢。不僅一塊八毛錢的學費賺出來了,還成了村裏最富有的孩子。”每每提及此事,陳光標都會這樣自豪地說。成為村裏最富有的孩子還不是最值得驕傲的,更加令人佩服的是他的慷慨,小小年紀的陳光標用賺來的錢交上了自己的學費,在聽說鄰家小夥伴沒錢上學之後,他連想都沒想就把鄰居孩子不夠的錢墊上了!

“一分錢隨便喝”對於十歲的陳光標來說是一次成功而偉大的嚐試。“成功”是自然的,因為這次賣水經曆為陳光標賺到了自己的學費,讓自己如願以償繼續讀書。說它“偉大”也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這一次的嚐試不僅讓陳光標意識到:如果僅僅依靠父輩那樣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模式,就想擺脫貧窮是不可能的,要想致富光靠勤勞是不夠的,靈活的頭腦和先人一步的眼光更是必須具備的素質。這種觀念的產生,無疑為造就這樣一個傳奇的企業家埋下了伏筆。同時,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他用自己掙的第一筆錢幫助了別人--陳光標的“財富”從一開始就是和“慈善”結伴而生的,他的“中國首善”之路從這一刻起就已經開始起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