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告訴我們:“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這一定律在首善陳光標的致富史上再次被“驗證”:不過當年一塊吸鐵石的“原罪”,和後來成億成億回報社會相比,陳光標的坦率更讓我們欽佩。
嚐到販糧甜頭的陳光標決心將自己的生意做大,在下一年的暑假,陳光標的販糧工具開始鳥槍換炮了:從板車升級為拖拉機。當然,拖拉機陳光標是買不起的,但是他卻可以租,陳光標頭腦的靈活也正體現在這裏。在那個商品交易都不是很發達的年代裏,陳光標連租賃這麼超前的經營模式都想到了。
有了拖拉機,陳光標一次就能運送三千多斤的糧食,一趟下來能賺八九十塊錢,幾乎趕上他之前一個暑假的總收入了,一天如果能多跑幾趟的話,甚至可以掙到三百多塊錢。這在現在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當時的陳光標隻是一個十幾歲的小毛孩子呀!
陳光標把自己掙來的錢存起來,暑假結束後他的存折裏已經有三四千塊錢了。賺了錢的陳光標每天回家都不忘給父母買些魚和肉帶回家,在那個能果腹就不錯的年代,對村裏的老百姓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奢望。小小的陳光標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早早地讓家庭享受到了天天過年的待遇,這讓全村的人都羨慕不已,說老陳家生了個能幹的好兒子,小光標父母聽了之後別提多開心了,臉上都樂開了花。
見到父母如此開心,陳光標更是覺得自己選擇的道路沒有錯,自己所有的辛苦也都是值得的。在以後的幾年裏,他逐步將自己的生意做大,不僅自己做,還拉上同學來幫忙。初一時,陳光標的糧食生意開始聘請同學一起做,而且一請就是兩個,到初二的暑假時請來幫忙的同學已經達到了四人,而租來的拖拉機也從一輛變成了兩輛。初三的暑假過完之後,陳光標的存折上已經有一萬三千七百塊錢的存款,成為名副其實的“少年萬元戶”,而且是全鎮唯一的。
一個初三的孩子現在能幹什麼?恐怕還在為父母沒有及時給夠零花錢而發脾氣吧!但是同齡的陳光標卻已經成了家裏的頂梁柱,家裏的主要經濟來源,成為全村唯一的萬元戶!
可以說販糧是陳光標人生前二十年做得最成功的一項事業,它不僅為他賺取了生活的保障,也讓他成為十裏八鄉的名人,成為眾人羨慕和嫉妒的對象。不過說起那段販糧的經曆,陳光標的回憶裏卻也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以前的農村稱糧食用的都是鉤秤,開始販糧的時候,大夥對這個小孩兒並不十分信任,於是都紛紛要求用自己家裏的秤來稱。這樣一來,陳光標覺得自己肯定賺不到什麼錢。於是就耍了個小心眼,把從收音機上取下的一塊小的吸鐵石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在稱糧食的時候就趁別人不注意放在人家的秤砣底下,這樣一來,一百來斤的糧食就能差出個三四斤,利潤也就有了……
雖然這種方法看起來有一些不夠地道,甚至有幾分奸商的狡詐,但是作為十多歲的孩子,就有如此商業狡詐,應當算是“神童”了。陳光標自己後來說起來也有幾分得意:“你看,五年級時我就這麼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