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不是在誇自己玩的小把戲是正確的,而是在表明自己至少是肯動腦筋的,盡管這小腦筋如今看起來並不那麼令人敬仰。不過陳光標還是毫無顧忌地說了出來,他從來不會去掩飾自己身上的缺點和錯誤,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坦誠和直率的人。陳光標的小學老師曾經這樣評價他:“陳光標上小學時是我的學生。教書育人,老師總是教學生學道理,先做人,後做事。他從小略顯頑皮,敢為人先,思維超前,做事優於同齡學生,不同於別的孩子。他是一個秉性好,與人為善,脾氣好的人。”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中肯的評價,雖然人是調皮和思維超前了點,但是卻絕對是以善良為前提的。所以,盡管在販糧的過程當中陳光標耍過這麼個小小的手段,可是對於鄉親們對自己生意支持的恩情,陳光標從來沒有忘記過。也正是這份感恩之心才讓陳光標在成功之時從來不忘回饋社會和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在談起當年那些往事時,陳光標以“五個不能忘”來表達自己的感慨之情:“我覺得人應該常懷感恩之心。人生在世,有五個不能忘:一是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二是不忘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三是不忘老師的培養之恩;四是不忘親朋好友幫助的滴水之恩;五是不忘回報社會。”
因為“不能忘”成就了今天的“中國首善”之名,也因為“不能忘”激勵著他朝著更加輝煌的人生邁進。“少年萬元戶”隻是一個開始而已,未來還有更大的財富等待著他去創造。從那以後,陳光標的經商才能一步步顯現出來,在此後的人生中,不論成功或者失敗,陳光標都沒有放棄過探索致富的道路,他不斷找尋賺錢的途徑,不斷積累自己的財富,然後再用這些財富去回報社會,回報那些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人。
他還記得當初在賣水的時候給過自己幫助的那個大哥,當時他給了陳光標兩毛錢,而且看陳光標沒有零錢找就作罷了。陳光標一直對他感激不盡。後來這個大哥的孩子高考差六分不能被大學錄取,在一籌莫展的情況下找到陳光標,請陳光標幫忙。陳光標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下來。
他找到孩子報考大學的校長說明自己的身份和來曆。校長當然聽說過“中國首善”的大名,並且答應幫忙,不過希望中國首善能支持一下學校教育,為自己的學校提供五十萬的教育讚助,陳光標當場就答應了,回去後立即把五十萬元打到了學校的銀行賬戶上。那位大哥的孩子當然也順利地被錄取了,但是陳光標從來沒有跟他提起過自己為他的兒子花了五十萬。對陳光標而言,滴水之恩就是要湧泉相報的,盡管大家覺得兩毛錢和五十萬放在一起是那麼的不成比例,但是在陳光標的字典裏,任何的恩情都是無價的!
雖然如今身家百億,但是陳光標從來不怕談及自己的貧寒出身和出身帶給他成長中的酸甜苦辣,對他而言,那是他的財富,更是他的驕傲,他是一個真正“靠自己改變命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