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哲學:對世界的認識(2)(1 / 3)

問:你這話隻是重複了我的問題,我要問的正是這個“沒有界限”是什麼樣子。

答:我先想到我們的地球,太陽係,銀河係,接著想到在銀河係外還有別的星係,別的星係外還有別的星係,這樣一直推到無限遠。

問:對了,我們是不可能直接想象沒有邊界的東西的,為了想象沒有邊界的東西,我們先想象它的一個部分,這個部分是有邊界的,然後再想象與它相鄰的一個部分,這樣逐步擴展和綜合。但是,不管你想象了多少部分並且把它們綜合起來,你得到的結果仍然是一個有邊界的有限的東西。你所說的“這樣一直推到無限遠”隻是一句空話,你在想象中不可能真正做到。

答:我承認我做不到。當我的想象力試圖向無限遠推進時,它就停了下來,我隻好用語言來幫助它,對自己說:就這樣一直推進吧……

問:正是這樣,這說明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沒有邊界的宇宙。現在讓我們假定宇宙是有邊界的,請你想象一下,在它的邊界之外有什麼東西?

答:應該是沒有任何東西,否則就不成其為邊界了。

問:你說得對。如果仍有東西,我們就必須把它的邊界定位在那些東西的外側,直到沒有任何東西為止。這就是說,在它的邊界之外隻有空無。現在你遇到和剛才相似的麻煩了:你必須想象宇宙邊界之外的空無,這空無沒有邊界。

答:我想象不了。

問:由此可見,不管宇宙有沒有邊界,都是不可思議的。

在上麵的對話中,我們基本上重複了康德的一段議論。其實,他在論證宇宙既不可能沒有邊界、又不可能有邊界時,所依據的是同一個理由:我們無法想象無限的空間,不管這空間是空的還是充滿著物體的。如果要我選擇,我寧可相信宇宙是沒有邊界的,因為想象有內容的無限畢竟還可以從它的有限部分開始,想象空無的無限連這樣的起點也找不到。

現代宇宙學家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假說:我們這個宇宙在空間上是有限而沒有邊界的。有限怎麼會沒有邊界呢?因為它的空間是彎曲而封閉的引力場,這空間既不和虛空也不和別的物體接界。至於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宇宙,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因此不必去考慮。可惜的是,哲學往往不聽科學的規勸,偏要考慮那些不可知的事。我們無法壓抑自己的好奇:如果在我們的有限宇宙之外的既非虛空,又非別的宇宙,那會是什麼東西呢?

時間之謎

在世上一切東西中,時間是最難解的謎之一。

時間是什麼?你也許會說,時間就是秒鍾、分鍾、小時、日、月、年等等。不錯,我們是用這些尺度來衡量時間的,可是那被衡量的東西是什麼?

人們曾經相信,時間是由無數瞬間組成的,瞬間與瞬間之間彼此連接,不可分割,並且以均勻的速度前後相續,就這樣從過去向未來延伸。如果畫在紙上,就是一條箭頭指向前方的直線。這便是從古希臘一直延續到牛頓的“絕對時間”的觀念。愛因斯坦用他所創立的相對論打破了這個觀念,他發現,對於處在不同空間和運動速度中的人來說,時間的量度是不同的。假如有一對雙胞胎,老大是宇宙飛行員,以接近於光速的速度在宇宙中航行,老二在地球上生活,當老大回到地麵時,他會比老二年輕許多。這便是所謂“相對時間”的觀念。不過,相對論隻是說明了時間量度對於空間和運動速度的相對關係,並未告訴我們時間本身是什麼。

不管我們把時間描繪成一條直線還是一條曲線,我們隻能生活在當下這個瞬間。你說你今年十五歲了,你已經活了十五個年頭,可是這過去的十五個年頭在哪裏?假定你還能活八十年,這未來的八十年又在哪裏?至於當下這個瞬間,它也是轉瞬即逝的,你還來不及喊出“現在”這個詞,“現在”就已經成了過去。那麼,究竟有沒有時間這回事呢?

由於在外部世界中似乎找不到時間的客觀根據,有些哲學家就試圖在人的主觀世界中發現時間的秘密。例如,康德認為,時間是人的感覺的先天形式,人把它投射到了外部世界中。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認為,在外部物理世界中隻有空間,沒有時間,因為我們在那裏看不到物體在時間中的延續,隻能看見物體在空間中的伸展;相反,在我們的內在心理世界中隻有時間,沒有空間,時間就是我們的意識狀態的前後相續和彼此滲透。在每一個瞬間,我們都能夠體驗到記憶和想象、過去和未來的交織,從而體驗到時間的真正延續。不過,這種時間是不能用人工規定的尺度來衡量的,譬如說,無論你怎樣用心,你都不能通過內心體驗來獲知自己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