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本身就是個莽夫,而且他又是打心底裏看不起太子爺和朱瞻基這父子倆。

他心裏想著,就憑你這十來歲的小屁孩,你去哪弄這麼多錢啊。你要是能贏,還奇怪了。

等你一旦輸了,出海之後,就相當於你這個嫡長孫是個廢物了。太子爺一個人獨木難支,那我豈不是機會大大的有?

這樣的的好事,左想右想,上想下想,也是我必贏的局麵啊。

“嘿嘿,瞻基啊,既然你都這樣了,你二叔再不答應你,倒顯得我小氣了。不過你放心啊,就算你到時候真拿不出來,二叔給你拿,還能真讓你跟著鄭和去吃苦嘛!”

“娘的,反正怎麼著,他都得惡心一下我,你看這話說的,嗬嗬。”朱瞻基心裏罵道。

朱瞻基聽到朱高熾歎了一口氣。伸手握了握自己老爹的手,示意他不必擔心。

朱棣發話:“就這樣吧,下去吧。”

至於朱棣怎麼想的呢?

退一萬步來說,隻要朱棣還是皇上,就不可能讓朱瞻基出現任何問題,更別說下西洋了。到時候自己護住大孫子就行了,老二也不敢說什麼。

能成,皆大歡喜,不成,朱棣兜底。

趁機還能曆練一下朱瞻基的心性和手段。以漢王的心思,肯定不能讓朱瞻基安安穩穩的賺錢,那肯定要下絆子,使手段。

就看朱瞻基怎麼去應對了。

這一關能過去,也就差不多了。

朱瞻基父子二人回到春和殿。

朱高熾有些疲倦:“瞻基啊,你也太衝動了。你想沒想過,萬一到時候你拿不出來錢,怎麼辦?難道你真的要跟著鄭和去下西洋,一輩子漂泊在大海上?

其他的先不說,你讓你娘怎麼活?”

“爹,您相信您兒子一次,到時候二叔三叔就藩,這個位子就沒人和您爭了。

不是您和我說的嗎,要去爭,不能不爭。我這是陽謀,二叔三叔既然答應了,到時候就不怕他們不承認。我有很大的把握能贏。

一旦贏了,直接就可以一勞永逸。”

朱高熾無奈道:“那文官呢?我之所以沒去文華殿,一方麵是想和你談談,一方麵是想躲一下那些人,你爺爺的武英殿,現在恐怕已經都是人了。”

“爹,我上次在奉天殿既然能贏,這次也能贏,您不必為我的擔心。”

此時的武英殿內。

以禮部尚書為首,彈劾長孫朱瞻基不顧禮法,胡言亂語。

怎麼不顧禮法呢,就是朱瞻基說的:提高武將地位,子孫可以讀書,這樣底層人就有了上升通道,自然就威脅到了這些地主階級,這些既得利益者。

那讓你們這些‘底層人’上來了,那我們怎麼享受生活啊?

禮法就是:士人就應該讀書,科舉。除此之外什麼事都不幹。不有那句話嗎,君子遠庖廚。雖然一開始並不是字麵意思,可是後來慢慢演化成,君子就應該讀書,遠離廚房。

禮法就是:工匠,包括工匠的兒子,隻能做工匠,子子孫孫,世世代代,永遠不能做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