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1)(1 / 3)

高歌的驢子

一頭驢子和一頭野牛十分要好。它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吃草。

一天,它們發現一個農夫的果園,果園裏有綠油油的青草,還有成熟的果子。於是它們偷偷地進入果園在裏麵悠閑地吃著青草和樹上的果子。而園丁一點也沒有察覺。驢子吃飽之後,很想引吭高歌一曲,野牛就對驢子說:“親愛的朋友,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就忍耐一下,等我們出了果園,你再唱歌吧!”驢子說:“我現在真的很想唱歌,作為朋友,你應當支持我才行!”“可是,可是,要是你一唱歌的話,園丁就會發覺,我們就跑不掉了!”驢子覺得野牛根本不能理解自己現在的心情,它說:“天下再也沒有什麼比音樂和歌曲更優雅,更能感動人了。可惜你對音樂一竅不通,我怎麼找了你做朋友呀?”驢子終於還是沒有接受野牛的建議,開始高歌起來,它一唱歌,園丁馬上發現了驢子和野牛,就把它們全給逮住了。

故事啟思:

驢子不聽野牛的勸告,結果既出賣了朋友,又出賣了自己。

想一想,你是否也曾因不聽朋友的勸告而做過既損人又害己的糊塗事呢?

驢子和野牛原本是好朋友。它們偷入園丁的園子,十分悠閑自在地吃草和果子,可以想像它們當時的心情。驢子想唱歌來表達一番自己興奮的心情,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看到它們畢竟麵臨著危險。因為一唱歌就肯定會被園丁發現,驢子不聽野牛的勸告,一意孤行,結果它剛開口,就被園丁發現了。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也是這樣。一旦僥幸得逞,就盲目樂觀,不顧自己的真實處境,看不到自己麵臨的潛在威脅,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任性妄為,結果引火燒身,給自己和朋友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你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學會審時度勢,千萬不能放縱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一種很難控製的東西。但不管怎樣,你一定要牢牢控製住它。否則一點細小的疏忽,可能貽害無窮。

大多數成功者,都是能夠把情緒控製得收放自如的人。這時,情緒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感情的表達,更是一種重要的生存智慧。

如果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隨心所欲,就可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情緒控製得好,則可以幫你化險為夷。

正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需要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你們千萬要記住表達情緒一定要分清場合。在參加一個朋友的葬禮前,你得到一個關於自己的好消息,但是你就不能在參加葬禮的時候表現出來,否則就會招來死者親友的反感,認為你不識時務;同樣你在參加一個朋友婚禮的時候,即使再有悲痛的事情,你也不能在婚禮上號啕大哭。

心靈感悟: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曆來被看作是情緒控製自如的至高境界。也許,我們一朝一夕不能達到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學會在不同的時機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集中營裏的心理學家

弗蘭克是一位猶太裔心理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裏受盡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於納粹之手,惟一的親人是他的一個妹妹。當時,他本人常常遭受嚴刑拷打,死亡之門隨時都有可能向他打開。

有一天,他在赤身獨處囚室時,忽然悟出了一個道理:就客觀環境而言,我受製於人,沒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識是獨立的,我可以自由地決定外界刺激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弗蘭克發現,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應之間,他完全有選擇如何做出反應的自由與能力。

於是,他靠著各種各樣的記憶、想像與期盼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和心靈。他學會了心理調控,不斷磨煉自己的意誌。他的自由的心靈早已超越了納粹的禁錮。

這種精神狀態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協助獄友在苦難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弗蘭克後來這樣寫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無法取代的。生命隻有一次,不可重複。所以,實現人生目標的機會也隻有一次……歸根到底,其實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質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義何在?你隻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理直氣壯地回答這一問題。

在弗蘭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難的時刻,在弗蘭克精神行將崩潰的臨界點,他靠自己的頓悟,靠成功的心理調控,不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許多患難與共的生命。

故事啟思:

日常生活中會讓我們產生壓迫感的事情多得不勝枚舉,其中,失去控製感就是最令人頭痛的一項。我們之所以會感受到自己擁有控製感,就是因為我們有選擇的權力,要是有人硬生生剝奪了我們這項天賦權利,就等於要我們不能自主地思考、言語、行動……要我們沒有受壓抑、痛苦的感覺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