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剛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論學識、才幹遠不如子貢。當他看到子貢與農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
於是他走到農夫麵前,笑著對農夫說:“你並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怎麼可能不吃你的莊稼呢?再說了,說不定哪天你的牛也會吃掉我的莊稼哩,你說是不是?我們該彼此諒解才是。”
農夫聽了這番話,覺得很在理,責怪的意思也消釋了,於是將馬還給了孔子。旁邊幾個農夫也互相議論說:“像這樣說話才算有口才,哪像剛才那個人,說話不中聽。”
故事啟思: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一、與他人交涉時應當根據對方的身份和喜好,進行分類處理。
二、同他人溝通時,應當選用對方所能接受的語言和方式。
三、講述道理時,應當盡可能用當時雙方都了解的例子。
否則,即使一個人能言善辯,別人也絲毫不會聽從他的見解。下麵有一個故事說到:
小風和小楊是一家大酒店的兩名服務生,主要負責酒店的前台接待和服務。兩個人都工作的非常努力,業務態度也都得到了經理的肯定。
一天酒店來了一個外地的大客戶,並帶來了自己的寵物——一隻品種名貴的波斯貓,由於酒店規定不允許帶各種動物進入房間,管理人員就同這名客戶爭執了起來。小風走上前去,明確的告訴客戶酒店的規定,並警告說如果不按照這種規定就將對客戶處以很高的罰款並且報警。客戶本來就非常生氣,聽了小風的話馬上要求退房,並聲稱自己企業及夥伴再也不會來這家酒店了。
於是,小楊馬上走過去請求客戶原諒,並且闡述了這個道理:“如果我們不製定這條規定的話,可能其他住戶會帶來一條獵犬或蛇,它們便可能傷害到您的寵物,並且有可能妨礙您的休息,耽誤了您的正常工作。這樣的損失是我們雙方都不願看到的,所以酒店才提前製定了不允許帶寵物進酒店的規定。如果您有托養的需要,我們可以幫您照顧您的寵物,畢竟我們也很喜歡它……”
客戶聽了這些話才轉怒為喜,並且向總部表揚了小楊。
同樣的一件事情,以不同的處理方式,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處理效果。
心靈感悟:
俗話說:“上什麼山唱什麼歌。”針對不同的對象要選擇不同的交談方式,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隻會導致不良的後果。
生動的一課
前日本經聯會會長土光敏夫,今年89歲,他是一位地位崇高、受人尊敬的企業家。
土光敏夫在1965年曾出任東芝電器社長。當時的東芝人才濟濟,但由於組織太龐大,層次過多,管理不善,員工鬆散,導致公司績效不佳。
土光接掌之後,立刻提出了“一般員工要比以前多用三倍的腦,董事則要十倍,我本人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口號,來重建東芝。
他的口號是“以身作則最具說服力”。他每天提早半小時上班,並空出上午七點半至八點半的一小時,歡迎員工與他一起動腦,共同來討論公司的問題。
土光為了杜絕浪費,還借著一次參觀的機會,給東芝的董事上了一課。
有一天,東芝的一位董事想參觀一艘名叫“出光丸”的巨型油輪。由於土光已去看過九次,所以事先說好由他帶路。
那一天是假日,他們約好在“樓木町”車站的門口會合。土光準時到達,董事乘公司的車隨後趕到。
董事說:“社長先生,抱歉讓您等了。我看我們就搭您的車前往參觀吧!”董事以為土光也是乘公司的專車來的。
土光麵無表情地說:“我並沒乘公司的轎車,我們去搭電車吧!”
董事當場愣住了,羞愧得無地自容。
原來土光為了杜絕浪費,使公司合理化,以身示範搭電車,給那位渾渾噩噩的董事上了一課。
這件事立刻傳遍整個公司,上上下下立刻心生警惕,不敢再隨意浪費公司的物品。由於土光以身作則點點滴滴的努力,東芝的情況才逐漸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