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中老年人常見病症按摩療法(6)(1 / 3)

(3)魚際揉麵部體位如上,您以單手大魚際揉法治療老人患側的麵部,持續治療數分鍾。

(4)指揉頰車穴體位如上,您以單指揉法治療老人患側的頰車穴,持續治療數十下或百餘下。

(5)牽張健側麵部肌肉老人取仰臥位,您居於老人的頭側,以一手掌置於老人健康側的麵部,緩緩用力將歪向健康側的口角推向患側,重複做十數次或數十次。

(6)指揉合穀穴體位如上,您以單指揉法治療老人的合穀穴。每側各持續治療數十秒鍾。

(7)拿肩井穴老人取坐位,您位於老人的身後,用雙手分別拿老人的肩部兩側肩井穴數十下。

三十八、褥瘡

某些部位的皮膚經久被壓,發生壞死、糜爛,由於多發生於長期臥床者,而被稱之為褥瘡。中醫也稱席瘡。未出現深部潰瘍的早期褥瘡老人,可用推拿手法治療。

【取穴及部位】分推腰部,指推腰骶部督脈兩側,指摩褥瘡周圍,指揉血海穴,指揉三陰交穴。

【推拿按摩法】

(1)分推腰部老人取俯臥位,若老人取俯臥位有困難時,可使老人取患側居上的側臥位。如果老人取俯臥位,您應立於老人的患側;若老人取側臥位,則您立於老人的背側。您以兩拇指用分推法推向兩側,治療老人的腰部,自第一腰椎水平線起,分推而逐漸移動,至第五腰椎水平線處止;然後,再從第五腰椎水平線處起,分推而逐漸移動,返回至第一腰椎水平線處止。如此往返,持續治療3~5次。移動應緩慢,分推應著實,兩拇指應協調一致。

(2)指推腰骶部督脈兩側體位如上,您以兩拇指分別置於老人腰骶部督脈的兩側膀胱經第一側線的內方。兩拇指同時做指推法,自第一腰椎水平線處起,推向尾端,至第五骶椎水平線處止。持續治療數十下或百餘下。推法應緩慢,兩拇指須協調一致。

(3)指摩褥瘡周圍體位如上,您以單指摩法治療老人褥瘡的周圍處,而不是治療褥瘡處。持續治療數十下或百餘下,手法應緩慢而柔和。假定褥瘡有5處,須依次分別於5處各持續治療數十下或百餘下。

(4)指揉血海穴老人取仰臥位,您立於老人的一側,以單指揉法依次治療老人的血海穴。持續治療數十下或百餘下。先治一側,再治另一側。

(5)指揉三陰交穴老人取仰臥位,您立於老人的一側,以單指揉法依次治療老人的三陰交穴。持續治療數十下或百餘下。先治一側,再治另一側。

三十九、牙痛

牙痛是口齒疾病的一個症狀,無論是牙體或牙周病變均可引起。許多常見的口腔疾病,如齲齒、牙癰、牙齦炎等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牙痛。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餘,牙痛與腎密切相關。

【取穴及部位】風池、下關、頰車、太陽、大迎、合穀、內庭、厲兌、上關、太溪、行間、太衝穴。

【推拿按摩法】

1.風火牙痛牙齒疼痛,常呈陣發性,每當遇風引發,患處得涼痛減,受熱則痛劇,牙齦紅腫,並可兼見發熱、惡寒、頭痛等。

(1)老人取坐位,您位其身後,先用按揉法施術於風池穴1~2分鍾,再用按法施術於下關穴2分鍾,用推法施術於頰車穴2分鍾,抹太陽穴1分鍾。

(2)老人取坐位或仰臥位,先掐內庭2分鍾,再按揉掌麵第三、四掌骨距掌橫紋1寸處之牙痛穴2分鍾,可使牙痛緩解。

2.胃火牙痛牙痛劇烈,常呈持續性發作,牙齦紅腫,甚則化膿滲血,腫連腮頰,或見頭痛,口渴引飲,口臭,大便秘結,小便黃。

(1)老人取坐位,您位於老人前麵,用按推法施術於頰車、下關、大迎穴各2~3分鍾,再用捏法施術於合穀穴1~2分鍾,以牙痛減輕為度。

(2)老人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掐法施術於內庭、厲兌穴各1~2分鍾。

3.虛火牙痛牙齒隱隱作痛,牙齦微紅、輕度腫脹,午後疼痛明顯,咬物無力,日久齦肉萎縮,牙齒浮動,兼見腰腿疼痛,頭暈眼花,口幹。

(1)老人取仰臥位,您先用按法施術於上關、下關穴1~2分鍾,再用推法施術於頰車穴1~2分鍾。

(2)老人體位同前,您用掐法施術於太溪、行間、太衝、內庭等穴各1~2分鍾,以得氣、痛緩為度。

四十、足跟痛

足跟痛又稱跟痛症,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好發於中老年人。足跟部是人體負重部分,長期慢性勞損、持久站立行走刺激、跟骨骨刺、外傷均可發生跟骨痛症。跟骨骨刺,壓痛點多在跟部下外側,且可有高突感。中醫認為中年以後肝腎之氣不足,肝腎功能漸衰,即腎虛無以生骨,肝虛無以養筋,筋骨隨之退化,又腎之經脈繞行足跟,若受風寒濕邪的侵襲均可導致足跟痛。

【取穴及部位】三陰交、金門、中封、太衝、照海、昆侖、申脈穴,足跟部。

【推拿按摩法】

(1)滾、擦法老人取俯臥位,患側屈膝90°,足底向上,您以滾法施於老人足跟底部,重點在足跟的壓痛點和周圍,約10分鍾,然後輔以掌擦法使之足跟溫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