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揉法老人取仰臥位,您以大指從足跟部沿蹠筋膜按揉數遍,重點按揉三陰交、金門、中封、太衝、照海、昆侖、申脈穴及足跟部,以老人有酸脹感為佳,再配合彈撥蹠筋膜,重點在其跟骨附著點周圍及然穀穴,最後順蹠筋膜方向用掌擦法,以透熱為度。
(3)理筋法老人取俯臥位,您從患肢小腿腓腸肌起至跟骨基底部,自上而下以撫摩、揉捏法按摩3~5分鍾,再用一指禪推法、撥法自上而下,做2~3遍,使局部產生熱脹與輕鬆感。重點取三陰交、金門、中封、太衝、照海、昆侖、申脈等穴。
(4)叩擊法老人取俯臥屈膝位,足心向上,您摸準骨刺部位壓痛點,一手推住踝部固定,一手以掌根叩擊痛點,由輕至重逐漸加力,連續十數次,再以手掌在足跟部擦數次。
四十一、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凝肩,是肩周肌、肌腱、韌帶、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的慢性損傷性炎症。
【取穴及部位】肩井、秉風、天宗、肩貞、肩髃、肩內陵、曲池、合穀穴,肱二頭肌長頭腱、短頭腱附著處,肩峰、肩胛岡上緣、小圓肌上緣等部位。
【推拿按摩法】
(1)按揉老人取坐位,您站於老人患側,用一手握住患肢手臂使其微外展,另一手用拇指按揉法於肱二頭肌長頭腱、短頭腱附著處,並沿上肢內外側肌肉向下至腕部,在肩峰,曲池、合穀穴要停留按揉。您再站在老人患側後方,依次按揉肩井、秉風、天宗、肩貞、肩髃、肩內陵穴,肩胛岡上緣、小圓肌上緣。
(2)撥體位如上,用拇指撥法作用於肱二頭肌腱長頭、短頭附著部位,肩峰、肩胛岡上緣、小圓肌上緣。撥法用後,再用拇指揉法操作於上述部位,以緩解疼痛。
(3)搖臂老人取坐位,您站於老人患側,以與患肢同側手扶老人肩部,另一手扶老人手腕搖環形圖,使老人肩關節左右旋轉,其旋轉範圍由小漸大,反複各3~5次。
(4)扣揉(叩擊法+揉法)老人取坐位,您站在老人前外側,以與患肢對側的腳蹬在老人所坐之凳的外側邊緣上,將老人前臂放置在您大腿上,然後用雙手掌上、下、左、右扣揉老人上肢肌肉,自老人肩部沿上臂順揉至肘部,各反複2~3次。然後您站在老人之後外側斜對位,換與患肢同側足蹬在老人所坐之凳的外側邊緣上。將老人前臂仍放於您大腿上,扣揉老人的後肩胛窩,並沿上臂順揉至肘部,反複2~3次。
(5)捏拿體位同上,您將雙肩關節放鬆,拇指在前,其餘四指在後,雙手自老人肩頭沿上臂順序交替捏拿至肘部2~3次,然後以兩手拇指沿著老人肩胛骨內側緣進行捏拿2~3次,以兩手拇指在岡下窩外做環形按壓2~3次,以右手掌按揉岡下肌3~5次,再自老人肩頭沿上臂捏拿到肘部反複2~5次。用雙手對老人肘部至腕部筋脈進行分理,然後用雙手擠壓腕部反複做旋轉動作3~5次。
(6)活肘老人取坐位,您站在老人後側,以與老人患肢對側之手握住老人上肢手腕,另一手握住老人的肘關節,持與患肢對側手腕向老人後麵進行抻拉,使肘關節伸直、屈曲數次。
(7)舒筋老人取坐位,您站在老人前外側,與老人患肢同側之手握住老人患肢拇指大魚際或腕部,另一手握住患肢肘外側,使其肩肘關節約呈90°前屈位,兩手同時用力,使老人上臂外旋2~3次。
四十二、老年癡呆
老年性癡呆多表現為記憶力、定向力障礙,且極度健忘,說前忘後,丟三拉四,不識親人。
【取穴及部位】天突、膻中、豐隆、心俞、膈俞、中脘、氣海、三陰交、太溪、神門、內關、風池、風府、四神聰、關元、肝俞、腎俞、命門。
【推拿按摩法】
1.痰濕阻竅老年因起居、飲食失節,脾胃受傷,致濕生痰,痰濕內生,上蒙清竅,使神明不清。
(1)老人取坐位,您位於老人前方,以食指點天突穴,有酸脹感後加一指禪推法由天突穴至膻中穴,持續操作3分鍾。
(2)老人取仰臥位,您位其右側,先以拇指點按膻中穴1~3分鍾,繼用拇指按揉豐隆穴1分鍾,然後用木梳法施於頭部及兩脅各10~20次,以局部發熱為度。
(3)老人取俯臥位,您以拇指點按心俞、膈俞穴各1~3分鍾,以得氣為度。
2.淤血內阻年老氣衰,氣滯血淤,阻塞清竅乃致神亂。
(1)老人取仰臥位,您坐於老人頭前,以一指禪推法施於頭部諸穴,每穴1分鍾,以頭部有脹感為度。
(2)老人體位同前,您移至老人腹部,先以掌摩法施於腹部5分鍾,繼以掌按法施於中脘、氣海穴各3分鍾,以熱達髒腑為度。
(3)老人體位同前,您移至老人下肢部,按揉三陰交、太溪穴各3分鍾,以得氣為度。
3.肝腎虧損,髓海不足年高體衰或久病傷正氣或稟賦不足以致肝。腎精血虧損,氣血衰弱,腦髓失養,神明失靈而成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