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取坐位,您以拇指禪法推神門、內關穴2分鍾,繼而用拇指禪法推風池、風府、四神聰穴各2分鍾。
(2)老人取仰臥位,您位其右側,以掌運法施於腹部,並按揉中脘、關元穴各3分鍾,以熱透為度。
(3)老人取仰臥位,您移至老人下肢部,揉三陰交穴3分鍾,以得氣為度。
(4)老人取俯臥位,您位其左側,沿足太陽膀胱經兩側線揉背3~5遍,以背部有溫熱感為度,並按揉肝俞、腎俞、命門穴各3分鍾,以力透胸腹為佳。
四十三、健忘
健忘症好發於體虛年高之人,是由於腦力衰弱,導致記憶減退、遇事健忘的一種病症。
【取穴及部位】心俞、膈俞、脾俞、中脘、腎俞、命門、神闕、氣海、足三裏、關元、勞宮、神門、內關、太溪、然穀、湧泉、膻中、巨闕、章門、豐隆、陰陵泉穴,足太陽膀胱經兩側線。
【推拿按摩法】
1.心脾兩虛遇事健忘,麵色萎黃,體倦神疲,氣短懶言,心悸少寐,腹脹納呆。
(1)老人取俯臥位,您位於老人右側,以右手沿足太陽膀胱經兩側線,揉背3~5遍,再用雙拇指點按心俞、膈俞、脾俞穴各2分鍾,得氣後揉1分鍾,使力透胸腹。
(2)老人取仰臥位,您位於老人左側,以右手掌揉法施術於腹部,得氣後按中脘、神闕、氣海穴各2分鍾,以熱達雙下肢為度。
(3)老人取仰臥位,您移至老人下肢部位,用拇指按揉足三裏穴5分鍾。
2.心腎不交遇事健忘,心神不寧,腰膝酸軟,或兼見遺精早泄,五心煩熱。
(1)老人取俯臥位,您位於老人右側,以掌揉法施術於足太陽膀胱經兩側線,以背部微熱為度,然後雙拇指分揉心俞、腎俞、命門穴各2分鍾。
(2)老人取仰臥位,您位於老人左側,以腹部掌按法施術於神闕、關元穴,並隨老人呼吸,向會陰方向下按,如此操作兩次,每次5分鍾,以熱達雙下肢為佳。
(3)老人取坐位,您位於老人前方,分別按揉雙側勞宮、神門、內關穴各1分鍾,以透熱為度;再拿雙太溪、然穀穴各1分鍾,以熱達湧泉為度。
3.痰濁擾心健忘嗜臥,神情恍惚,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胸悶嘔惡,喉中痰鳴。
(1)老人取仰臥位,您位於老人右側,用掌摩法施術於胸部1~2分鍾,以熱為度,然後以拇指按膻中穴2分鍾,再用雙拇指著力,從巨闕穴到章門穴運50次,以腹中感有氣下行為度;並用雙拇指按雙側章門穴2分鍾,以力透背部為佳。
(2)老人取仰臥位,您移至老人下肢,用雙拇指撥雙側豐隆、陰陵泉穴各2分鍾,以感胸腹有物下行為佳。
(3)老人取俯臥位,您位其一側,用雙拇指按揉心俞、膈俞、脾俞穴各1分鍾。
四十四、迎風流淚症
流淚症多見於老年人,多因肝腎兩虛、氣血虧損而招致外邪,邪侵淚竅,使淚竅失固而致。迎風流淚者,平素目無赤爛腫痛,亦不流淚,但遇風則淚出,無風即止,或僅在冬季或春初遇寒風刺激時淚出汪汪,淚液清稀無熱之感。
【取穴及部位】睛明、攢竹、承泣、頭臨泣、魚腰、大椎、肺俞、肝俞、中脘、關元、氣海、脾俞、太衝、行間、太溪、腎俞穴。
【推拿按摩法】
1.肝血不足,外感風邪目無赤痛,迎風流淚,兼見頭暈目眩,筋脈拘攣,麵色少華。
(1)老人取仰臥位,您位於老人頭前或側方,用指腹點按同側睛明、攢竹、承泣、頭臨泣等穴,每穴持續操作約1分鍾,以得氣為度,再用指掐法施術於魚腰穴約1分鍾,然後以柔和的推揉法自睛明穴沿鼻梁兩側至迎香穴往返操作4~6次,以得氣為度。
(2)老人取俯臥位,您位於老人身左側,用拿法施術於風池穴1~2分鍾,以得氣為度,再輕拍背部至皮膚微紅為度;然後用掌擦法施術於大椎、肺俞、肝俞穴,持續操作3~5分鍾,以局部發熱為度。
2.氣血雙虧,收撮失司患眼無赤痛,但見淚下頻頻,淚水清冷稀薄,遇風更甚,兼見麵色蒼白或萎黃,神疲肢倦,氣短心悸,健忘,怔忡,失眠多夢。
(1)眼部操作同前。
(2)老人取仰臥位,您坐其右側,先用掌按法按揉中脘、關元、氣海穴各3~5分鍾,以有熱感為度。
(3)老人取俯臥位,您位其左側,用掌擦法施術於脾俞、肝俞2~5分鍾,以透熱為度。
3.肝腎兩虛,約束無權眼淚常流,拭之又生,清冷而稀薄,兼見頭昏耳鳴,腰膝酸軟,尿頻,盜汗或五心煩熱,或畏寒肢冷。
(1)眼部操作同前。
(2)老人取仰臥位,您用點按法施術於太衝、行間、太溪穴各1~2分鍾,以得氣為度。
(3)老人取俯臥位,您位其右側,用擦法施術於肝俞、腎俞穴各3~5分鍾,以透熱為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