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 第82章(1 / 1)

2006年6月25日,有“股神”之稱的世界第二富翁沃倫·巴菲特宣布,從7月起逐年將把價值370億美元、相當於其個人財富85%的股票捐給5家慈善基金會,其中5/6將由世界頭號富翁比爾·蓋茨的基金會獲得,其餘分給其家族的4家慈善基金會。巴菲特一口氣捐出八成的個人財產,世人震驚。巴菲特這一數額巨大的捐款使他超越了卡內基、洛克菲勒、福特和蓋茨,成為有史以來出手最為慷慨的慈善家。

巴菲特是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據《財富》雜誌報道,巴菲特擁有大約440億美元的財富,在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名列第二。據了解,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中擁有31%的股份,在他的捐獻計劃完成之後,其股份將縮減到5%,而就是這剩下的5%股份,他也決定要在死後捐給慈善事業。巴菲特的驚人之舉,讓很多人都為之震驚,就連蓋茨也表示,這實在是“受寵若驚”。慈善事業,再次引起全世界人們的關注。

巴菲特此次的驚世之舉,更體現他傳奇一生的“傳奇”。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據說,他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天生就知道怎麼去掙錢。5歲時他就在家中擺攤賣口香糖,稍大一點他帶著小夥伴去球場撿廢棄的高爾夫球然後再轉賣掉,他上中學時,他是一邊做報童,一邊掙著外快,在他11歲時就購買了平生的第一隻股票。

巴菲特大學畢業後沒有找到工作,而是回到自己的家鄉決心一試自己的經商才能。有一天,他宣布自己要在30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否則就從奧馬哈最高的建築物上跳下來。他拿出自己的100美元和向朋友們借的不到10萬美元,成立了他自己的“巴菲特有限公司”。他在做了老板後,每天隻做一件事,整天躲在家裏研究廉價的小股票,然後將其買進等價格上漲。也就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擁有了5家合夥人公司。到1962年,公司資本達到720萬美元,其中屬於他自己的有100萬美元。由自己的100美元到100萬美元,這就是巴菲特創造的神話。在其後的幾十年裏,巴菲特憑著他對股票和數字的天才,在股市中不斷地製造著買進賣出的神話,終於成就了他“股神”的金身。

據資料介紹,巴菲特雖然腰纏萬貫,但對自己很“摳門”,他過著十分簡樸的生活,是一個“一毛不拔”的富翁。他至今還住在自己50多年前用3萬多美元買下的老房子裏,開著他的藍色“林肯”轎車。沒有顧問也沒有仆人,他每年從公司領取的年薪也就是10萬美元。在錢的問題上,巴菲特夫婦對自己的子女也是“吝嗇”有加,在外人看來都失掉了人情味,如女兒向他要20美元付機場停車費時,他要女兒帶發票回來;當孩子從巴菲特手中貸款時,他要和他們簽協議。

早在一二十年前,巴菲特就公開表示在其死後把大部分財產捐給慈善事業。此次巴菲特的驚世之舉與過去其他慈善家的捐款有所不同,那就是他不是把財富留給家族的基金會,雖然巴菲特也有屬於自己的基金會,而是把大部分股票捐給了蓋茨基金會,這在曆史上幾乎是沒有過的先例。

據報道,蓋茨宣布在今後兩年內將淡出微軟公司的日常事務,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衛生及慈善事業上。很顯然,世界財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兩個富翁,是有過“交流”的。也就在巴菲特宣布捐獻計劃後,蓋茨夫婦說,正是早年間受到巴菲特的啟發,他們才有用個人財富回饋社會的想法。

用個人財富來回饋社會,可以說這是人類社會在追求財富道路上對財富認識的“文明結晶”。個人財富看似屬於個人的,其實是全社會的。正是人們在對財富追求的同時,愛心和博愛的力量,使財富在貧富分化中起到潤滑作用,富人和窮人都可以共同享受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而慈善事業,正是實現文明社會的有效途徑。

卡內基也說過:把財富帶到死後是可恥的。而今,在呼喚全社會、尤其是富人投身到慈善事業的時候,巴菲特的選擇,讓我們從更新的角度來看待財富的魅力了,而巴菲特靠自己的舉動來詮釋著財富的魅力。小說.跟巴菲特學炒股最新章節第82節第82章網址:http://www.xoyo100.com/html/11/11296/3353592.html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