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成本、費用
1.什麼是期間費用?
期間費用亦稱期間成本,與一定期間相聯係,是直接從企業當期銷售收入中扣除的費用。從企業的損益確定來看,期間費用與主營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一起從主營業務收入中扣除後作為企業當期的營業利潤。當期的期間費用是全額從當期損益中扣除的,其發生額不影響下一個會計期間。
2.期間費用與生產成本有何不同?
與生產成本相比較,期間費用有以下特點:
(1)與產品生產的關係不同。
期間費用的發生是為產品生產提供正常的條件和進行管理的需要,而與產品的生產本身並不直接相關;生產成本是指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的成本,它們應直接計入或分配計入有關的產品中去。
(2)與會計期間的關係不同。
期間費用隻與費用發生的當期有關,不影響或不分攤到其他會計期間;生產成本中當期完工部分當期轉為產品成本,未完工部分則結轉下一期繼續加工,與前後會計期間都有聯係。
(3)與會計報表的關係不同。
期間費用直接列入當期利潤表,扣除當期損益;生產成本完工部分轉為產品成本,已銷售產成品的生產成本再轉入利潤表列作主營業務成本,而未售產品和未完工的產品都應作為存貨列入資產負債表。因此也可把生產成本稱為可盤存成本,把期間費用稱為不可盤存成本。
按照配比原則,當會計上確認某項營業收入時,對因產生該項營業收入的相關費用,要在同一會計期間確認。如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生產成本理應將其成本化,待產品銷售時與銷售收入相配比。期間費用由於它不能提供明確的未來收益,按照謹慎性原則,在這些費用發生時采用立即確認的辦法處理。
例如,企業支付的廣告費,究竟在今後哪個會計期間將獲得收益,難以確定。即使期間費用與將來的某些會計期間的收益確有聯係,但卻不可能預期未來收益的多少,以此作為分攤期間費用的依據。因此為簡化會計工作,將期間費用立即確認較為合理。此外,期間費用直接與當期營業收入配比,從長期來看,由於各期的發生額比較均勻,對損益的影響不大。
期間費用一般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類。
3.什麼是銷售費用?
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
對工業企業而言,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自製半成品和工業性勞務等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銷售機構的各項費用。具體包括應由企業負擔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銷售傭金、委托代銷手續費、廣告費、租賃費和銷售服務費用,專設銷售機構人員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材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及其他費用。但企業內部銷售部門屬於行政管理部門,所發生的經費開支,不包括在銷售費用之內,而應列入管理費用。
4.如何設置銷售費用科目?
企業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預計產品質量保證損失、運輸費、裝卸費等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含銷售網點、售後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通過“銷售費用”科目核算。
企業發生的與銷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勞務以及專設銷售機構相關的不滿足固定資產準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日常修理費用和大修理費用等固定資產後續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金融企業應將本科目改為“業務及管理費”科目,核算企業在業務經營和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折舊費、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電子設備運轉費、鈔幣運送費、安全防範費、郵電費、勞動保護費、外事費、印刷費、低值易耗品攤銷、職工工資、差旅費、水電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稅金、會議費、訴訟費、公證費、谘詢費、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取暖降溫費、聘請中介機構費、技術轉讓費、綠化費、董事會費、財產保險費、勞動保險費、待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物業管理費、研究費用、提取保險保障基金等。
本科目應當按照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餘額。
5.如何核算銷售費用?
(1)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借記“銷售費用”科目,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科目。
(2)企業發生的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薪酬、業務費等經營費用,借記“銷售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科目。
【例5-11】甲公司200×年7月份發生部分銷售費用如下: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合計20萬元,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展覽費和廣告費合計100萬元,款項均通過銀行支付,發生的為銷售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2萬元,福利費2800元,月末將“銷售費用”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其賬務處理如下:
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
借:銷售費用200000
貸:銀行存款200000
發生的展覽費和廣告費:
借:銷售費用1000000
貸:銀行存款1000000
發生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
借:銷售費用22800
貸:應付職工薪酬22800
結轉本年利潤:
結轉入本年利潤的銷售費用
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發生的展覽費和廣告費+發生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200000+1000000+228001222800(元)
借:本年利潤1222800
貸:銷售費用1222800
6.什麼是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管理和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管理費用包括的內容較多,以工業企業為例具體包括:
(1)公司經費,即企業管理部門的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和其他經費。
(2)工會經費,即按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撥交給工會的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即按職工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用於職工培訓學習以提高文化技術水平的費用;勞動保險費,即企業支付離退休職工的退休金或按規定交納的離退休統籌金、價格補貼、醫藥費或醫療保險費、退職金、6個月以內病假人員工資、職工死亡喪葬補助費及撫恤費、按規定支付離退休人員的其他經費。
(3)待業保險費,即企業董事會或最高權力機構及其成員為執行職能而發生的差旅費、會議費等。
(4)谘詢費,即企業向有關谘詢機構進行科學技術經營管理谘詢所支付的費用。
(5)審計費,即企業聘請注冊會計師進行查賬、驗資、資產評估等發生的費用。
(6)訴訟費,即企業因起訴或應訴而支付的各項費用。
(7)稅金,即企業按規定支付的房產稅、車船稅、土地稅、印花稅等。土地使用費,即企業使用土地或海域而支付的費用。
(8)土地損失補償費,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破壞土地而支付的土地損失補償費。
(9)技術轉讓費,即企業購買或使用專有技術而支付的技術轉讓費用。
(10)技術開發費,即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所發生的新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製定費、設備調整費、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試驗費、技術圖書資料費、未獲得專項經費的中間試驗費及其他有關費用。
(11)無形資產累計攤銷,即場地使用權、工業產權及專有技術和其他無形資產的攤銷。
(12)遞延資產攤銷,即開辦費和其他資產的攤銷。
(13)壞賬損失,即企業年末應收賬款損失。
(14)業務招待費,即企業為業務經營的合理需要在年銷售淨額一定比例之內支付的費用。
(15)其他費用,即不包括在上述項目中的其他管理費用,如綠化費、排汙費等。
7.如何設置管理費用科目?
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管理費用,包括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工會經費、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聘請中介機構費、谘詢費(含顧問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礦產資源補償費、研究費用、排汙費等,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進行核算。
商品流通企業管理費用不多的,可不設置本科目,本科目的核算內容可並入“銷售費用”科目核算。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等發生的不滿足固定資產準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日常修理費用和大修理費用等固定資產後續支出,也在本科目核算。
同一控製下企業合並發生的直接相關費用,也在本科目核算。
本科目應當按照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本科目的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應無餘額。
8.如何核算管理費用?
(1)企業在籌建期間內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以及不計入固定資產價值的借款費用等在實際發生時,借記“管理費用”科目(開辦費),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2)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3)行政管理部門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業務招待費、聘請中介機構費、谘詢費、訴訟費、技術轉讓費、研究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的金額,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
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的房產稅、車船稅、土地使用稅,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