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記賬筆誤的查找方法。
[1]數字錯位的查找方法。
數字錯位,就是把數字的位數記錯,錯賬金額能被9整除,則商為記錯位的數字。然後,在賬內查找此數,將商放大10倍或縮小10倍。
[2]數字顛倒的查找方法。
數字顛倒就是把數字中的前後兩個數字書寫顛倒。例如,把58寫成85,將顛倒的兩位數之間的差額27除以“9”,商為“3”,就是記顛倒後兩位數字的差額。
[3]寫錯或寫掉角、分尾數的查找方法。
寫錯或寫掉角、分尾數就是在記賬過程中,把帶有角、分的尾數丟掉或寫錯,查找方法需要與原始憑證逐一核對。
2.針對不同性質的錯賬,會計人員應采用何種方法加以更正?
(1)劃線更正法。
劃線更正法是指用劃線來更正的方法。這種方法適應於記賬後結賬前,如果發現賬簿記錄有錯誤,而記賬憑證無錯誤,即純屬筆誤造成登賬時文字或數字出現的錯誤,應用劃線更正法進行更正。
具體做法是,先將錯誤的文字或數字全部用紅線予以劃銷;然後在劃線上方用藍字填寫正確的記錄;更正後經辦人應在劃線的一端蓋章以明確責任。劃線更正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在劃線時,如果是文字錯誤,可隻劃錯誤部分,如果是數字錯誤,應將全部數字劃銷不得隻劃錯誤數字。劃線時必須注意使原來的錯誤字跡仍可辨認。
(2)紅字衝銷法。
紅字更正法是用紅字衝銷或衝減原記錄數,以更正或調整賬簿差錯記錄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應於記賬後發現由於記賬憑證錯誤而導致記賬錯誤的情況。紅字記錄表示對原記錄的衝減。
具體更正操作方法是:例如記賬依據的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的方向、科目或金額有錯誤,導致賬簿記錄錯誤。首先用紅字填寫一張與原憑證相同的記賬憑證,在摘要中注明注銷×××憑證,並用紅字金額登記入賬,以衝銷原來的賬簿記錄,然後再用藍字填寫一張正確的會計憑證,並據以登記入賬。應用紅字衝銷法是為了正確反映賬簿中的發生額和科目對應關係。
【例6-1】張芳出差,借差旅費4000元,開出現金支票支付。記賬時本應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卻誤記“庫存現金”科目,並已登記入賬。其更正方法如下:
[1]用紅字金額填製一張與原錯誤分錄相同的記賬憑證,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張芳4000
貸:庫存現金4000
[2]用藍字填製一張正確記賬憑證,其分錄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張芳4000
貸:銀行存款4000
有時,根據記賬憑證分別記入有關科目並無錯誤,但所填的金額大於應填的金額時,也可按照正確數字與錯誤數字的差額用紅字金額填製一張記賬憑證,據以登記入賬,以衝銷多記金額,並在賬簿摘要欄注明“注銷××年×月×號憑證多記金額”。
【例6-2】銷售商品一批,收到購貨方開出並承兌的商業彙票2500元,作為銷售收入。如不考慮稅金,在填製記賬憑證時,將金額2500元誤記25000元,多記了22500元,並已入賬。其誤記會計分錄為:
借:應收票據25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25000
為了更正有關賬戶多記的22500元,就應用紅字金額填製一張記賬憑證。其分錄如下:
借:應收票據22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22500
根據此記賬憑證登記入賬後,使“應收票據”和“主營業務收入”兩科目原來的錯誤記錄都得到了更正。
(3)補充登記法。
用補記差額來更正賬簿記錄錯誤的一種方法。主要適用於記賬依據的會計憑證金額有錯誤,並且錯誤金額小於應記的金額,導致賬簿記錄金額少記,而且會計科目及記賬方向均無錯誤的情況下可用此種方法。
具體做法是:填寫一張記賬憑證,其會計科目、借貸方向與原始記賬憑證一致,但金額為少記金額。並在摘要中注明補記××號記賬憑證少記的金額,並據以記賬。
【例6-3】收到某購貨單位償還的前欠貨款4500元存入銀行,在填製記賬憑證時,將金額誤記為5400元,少記了900元,並已登記入賬。更正時,應將少記的900元用藍字填製一張記賬憑證,並登記入賬。其補充更正分錄是:
借:銀行存款900
貸:應收賬款900
根據此記賬憑證登記入賬後,使“銀行存款”和“應收賬款”兩科目的原來錯誤都得到了更正。
(4)跨年調整法的運用
如果發現以前年度記賬憑證中有錯誤(指科目和金額)並導致賬簿登記錯誤的,應當用藍字填製一張更正的記賬憑證,更正由於記賬錯誤對利潤產生的影響。
【例6-4】發現去年有一張管理費用支出憑證的金額本應是4500元,記賬時誤記5400元,則導致利潤減少900元。此時應作更正分錄是:
借:庫存現金(或其他科目)9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900
3.如何更正濫用會計估計變更?
濫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其變更,是指企業在具體運用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所允許選用的會計政策,以及企業在具體運用估計時,未按照規定運用或隨便變更,從而不能恰當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情形。
濫用會計政策和估計及其變更的主要表現形式有:
第一,針對國家統一的會計製度規定及實際情況,計提各項減值準備。實質上是企業利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其變更設置秘密準備,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第二,企業隨意變更其所選擇的會計政策。
第三,企業隨意調整費用的攤銷期限。如有些企業任意調整無形資產的攤銷期限。
第四,屬於濫用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其他情形。如隨意調增或調減折舊年限等。
處理前,要將濫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變更與正當會計政策變更和會計估計區別開來。如何判斷企業是會計估計變更還是濫用會計估計及其變更,我國企業準則對此並沒有具體規定,主要依賴於審計人員和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一旦有確鑿證據證明企業濫用會計估計及其變更,就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處理,調整以前年度損益而並非調整當年利潤。
具體地說,企業認為如果影響損益,應將其對損益的影響數調整發現當期的期初留存收益,會計報表其他相關的期初數也應一並調整,如果不影響損益,應調整跨期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並在會計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
【例6-5】有確鑿證據表明A公司在2005年度實施計提準備時,不恰當地運用了謹慎性原則,多計提壞賬準備100萬元。在2006年年末編製會計報表時,A公司應做如下調整(假設所得稅率為33%,該公司按淨利潤的10%提取盈餘公積,按淨利潤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
(1)分析錯誤的後果。
由於2005年多提壞賬準備100萬元,造成以下後果:
多計管理費用100萬元。
少計所得稅費用33萬元。
少計淨利潤67萬元。
少提法定盈餘公積6.7萬元。
少提法定公益金3.35萬元。
(2)賬務處理。
[1]衝回多提的壞賬準備:
借:壞賬準備100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000000
[2]調整應繳所得稅款: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330000
貸:應交稅費330000
[3]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餘款轉入利潤分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67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70000
[4]調整利潤分配的有關數字: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00500
貸:盈餘公積100500
(3)會計報表附注說明。
本年度發現2006年多計提壞賬準備100萬元,在編製2006年會計報表時,已對該差錯進行了更正。由於2005年度多計壞賬準備100萬元造成少計淨利潤(留存收益)67萬元,少繳所得稅33萬元。
4.期末進行財產清查有哪些步驟和方法?
賬產清查,實際上就是對財產進行盤點,查明是否賬實相符的一種方法。
(1)財產清查的步驟。
不同目的的財產清查,應按不同程序進行,但就其一般程序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1]成立清查組織。
財產清查涉及麵較廣,工作量較大,必須專門成立清查組織,具體負責財產清查工作。
清查組織應由會計、業務、倉庫保管等有關業務部門人員組成,並由某個主管人員負責清查組織的各項工作。
[2]業務準備工作。
為做好財產清查工作,會計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要做好各項業務準備工作。主要有:
會計部門應在進行財產清查之前,為賬實核對提供正確的賬簿資料,並將有關賬簿登記齊全,結出餘額。
財產物資保管和使用等業務部門為方便盤點核對,應登記好所經管的各種財產物資明細賬,並結出餘額。將所保管的各種財產物資整理好,貼上標簽,標明品種、規格和結存數量。
準備好各種工具和登記用的表冊,例如“未達賬項登記表”等。
[3]實施財產清查。
在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以後,應由清查人員根據清查對象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清查方法,實施財產清查。
在盤點財產物資時,財產物資的保管人員必須在場;在盤點現金時,出納員必須在場。盤點時,要由盤點人員做好盤點記錄;盤點結束,盤點人員應根據財產物資的盤點記錄,編製“盤存表”,並由盤點人員、財產物資的保管人員及有關責任人簽名蓋章。同時,應根據有關賬簿資料和盤存表資料填製“實存賬存對比表”,據以檢查賬實是否相符,並根據對比結果調整賬簿記錄,分析差異原因,做出相應的處理。財產物資盤存表和實存賬存對比表的一般格式。
(2)財產清查的一般方法。
財產清查是確定其實存數,查明實存數與其賬存數是否相符的一種專門方法。因此,進行財產清查,首先就要清查其實存數量和金額,確定其賬存數量和金額。然後,再用實存數與賬存數進行比較,便可查明二者是否相符。
[1]清查財產物資實存數。
多采用實地盤點法或技術推算法。
實地盤點法,就是通過實地逐一點數或用計量器具確定其實存數量。如逐台清點有多少台機床,用秤計量庫存了多少噸鋼材等。
技術推算法,就是通過技術推算確定實存數量。對有些價值低、數量大的材料物資,如露天堆放的原料、砂石等,不便於逐一過磅、點數的,可以在抽樣盤點的基礎上,進行技術推算,從而確定實存數。
[2]清查財產物資金額。
一般采用賬麵價值法、評估確認法、協商議價法和查詢核實法等。
賬麵價值法,就是根據財產物資的賬麵單位價值來確定實存金額,即根據各項財產物資的實存數量乘以賬麵單位價值,來計算其實存金額。
評估確認法,就是通過資產評估來確定財產物資實存金額。這種方法根據資產特點,由專門的評估機構依據資產評估方法對有關財產物資進行評估,以評估確認的價值作為財產物資實存金額。該方法適用於企業改組、隸屬關係改變、聯營單位撤銷、清產核資等情況。
協商議價法,就是根據涉及資產利益的有關各方,按照互惠互利原則,參考目前市場價格,協商確定財產物資的實存金額。這種方法適用於企業聯營投資或以資產對外投資時采用。
查詢核實法,查詢核實法是依據賬簿記錄,以一定的查詢方式清查財產物資、貨幣資金、債權債務數量及其價值量。這種方法根據查詢結果進行分析,來確定有關財產物資、貨幣資金、債權債務的實物數量和價值量,適用於債權債務、出租出借的財產物資以及外借存款的查詢核實。
5.財產清查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財產清查的種類不同,所采用的清查方法以及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也不同。
財產清查後,如果實存數與賬存數一致,賬實相符,就不必進行賬務處理。如果實存數與賬存數不一致,會出現兩種情況:當實存數大於賬存數時,稱為盤盈。當實存數小於賬存數時,稱為盤虧。實存數雖與賬存數一致,但實存的財產物資有質量問題,不能按正常的財產物資使用的,稱為毀損。不論是盤盈,還是盤虧、毀損,都需要進行賬務處理,調整賬存數,使賬存數與實存數一致,保證賬實相符。盤盈時,調整賬存數增加,使其與實存數一致;盤虧或毀損時,調整賬存數減少,使其與實存數一致。一旦發現賬存數與實存數不一致時,應核準數字,並進一步分析形成差異的原因,明確經濟責任。經規定的程序批準後,才能對差異進行處理。財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分兩步:
第一步,根據已查明屬實的財產盤盈、盤虧或毀損的數字編製的“實存賬存對比表”,填製記賬憑證,登記有關賬簿,調整記錄,使各項財產物資的實存數和賬存數一致。
第二步,查清原因,明確責任以後,根據審批後的處理決定文件,填製記賬憑證,分別記入有關的賬戶。
為了核算企業在財產清查中查明的各項資產的盤盈、盤虧和毀損及其處理情況,應設置“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
“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是資產類賬戶,用來核算企業在財產清查中查明的各種財產物資的盤盈、盤虧和毀損,借方登記發生的財產盤虧數額和已經批準的財產盤盈轉銷數額,貸方登記發生的財產盤盈數額和已經批準的財產盤虧轉銷數額。若有借方餘額,表示尚未批準處理的資產盤虧和毀損數額;若有貸方餘額,表示尚未批準處理的資產盤盈數額。
“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下設“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和“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兩個明細賬戶,進行明細分類核算。
財產清查的對象不同,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也不一樣。
(1)存貨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根據不同情況作不同的處理。一般處理辦法是:定額內的盤虧,應增加費用;責任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由過失人負責賠償;非常事故,如自然災害,在扣除保險公司賠款和殘料價值後,經批準應列作營業外支出等。如果發生盤盈則一般衝減費用。
【例6-6】根據“實存賬存對比表”所列盤虧原材料13000元,編製記賬憑證,調整材料賬存數,其會計分錄是: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13000貸:原材料13000經查,盤虧原因是:
[1]定額內損耗為11500元。
[2]管理員過失為200元。
[3]非常事故損失為1300元。保險公司同意賠款1000元,殘料作價100元入庫。
經有關部門核準後,據此編製記賬憑證,結轉“待處理財產損溢”,其會計分錄是:
借:管理費用11500
其他應收款――某管理員200
――保險公司1000
原材料100
營業外支出2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13000
【例6-7】根據“實存賬存對比表”所列盤盈原材料1200元,編製記賬憑證,調整原材料賬存數,其會計分錄是:
借:原材料12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1200(2)固定資產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企業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清查,每年至少實地盤點清查一次,以保證固定資產核算的真實性,充分挖掘企業現有固定資產的使用潛力。在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如果發現盤盈、盤虧的固定資產,應填製固定資產盤盈、盤虧報告表,並報經批準處理。固定資產損益,應於年終決算前查明原因,並及時處理。未能在年終前處理完畢的,應在會計報表附注中予以說明。
企業在財產清查中盤盈的固定資產,在報經批準處理前應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按盤盈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借記“固定資產”科目,按估計折舊,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其差額,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盤盈的固定資產報經批準後轉入“營業外收入”科目,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例6-8】某企業在固定資產清查過程中,發現未入賬的設備一台,其重置完全價值為20000元,估計折舊額為6000元。經批準,該盤盈固定資產作為營業外收入處理。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1]盤盈固定資產時:
借:固定資產20000
貸:累計折舊6000
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14000
[2]盤盈的固定資產經批準轉銷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14000貸:營業外收入――固定資產盤盈14000企業盤虧的固定資產應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報經批準轉銷時,再轉入“營業外支出”科目。企業發生固定資產盤虧時,按盤虧固定資產的淨值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按已提折舊借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固定資產的原價貸記“固定資產”科目。盤虧的固定資產報經批準轉銷時,借記“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盤虧”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
【例6-9】某企業進行財產清查時盤虧設備一台,其賬麵原值為50000元,已提折舊為150
0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1]盤虧固定資產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35000累計折舊15000貸:固定資產50000
[2]報經批準轉銷時:
借: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盤虧35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35000(3)貨幣資金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
貨幣資金主要包括現金和銀行存款。現金清查結果的賬務處理和存貨相類似,都是采用實地盤點的方法,先確認庫存現金數,再與現金日記賬核對。
[1]銀行存款的清查。
銀行存款的清查與實物、現金的清查方法不同,它是采用與開戶銀行核對賬目的方法進行的。在同銀行核對賬目之前,亦檢查本單位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正確性和完整性,然後,與銀行對賬單逐筆核對。盡管銀行對賬單與本單位銀行存款日記賬所記錄的內容相同,但是,銀行對賬單上的存款餘額與本單位銀行存款日記賬上的存款餘額仍會出現不一致。這除了本單位與銀行之間的一方或雙方同時記賬有錯誤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雙方往往會出現未達賬項。所謂未達賬項,是指在開戶銀行和本單位之間,對於同一款項的收付業務,由於憑證傳遞時間和記賬時間的不同,發生一方已經入賬而另一方尚未入賬的會計事項。開戶銀行和本單位之間的未達賬項有四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