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裏沒人
眼裏沒人、心中沒數,此八個字堪稱對一名管理者最刻薄之評價。但令人沮喪的是,其不僅適用範圍甚廣,而且使用頻率非常之高。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開示:“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顛倒”,梵文viparyasa,含義是:是非顛倒、黑白顛倒、正反顛倒、善惡顛倒、苦樂顛倒、上下顛倒,等等,認錯了方向位置,混亂了價值判斷,打翻了常規軌道。
而管理者常見又很隱蔽的一個“顛倒夢想”就是:人事顛倒——幻想可以用“以事代人”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管理目標,認為隻需要把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對就萬事大吉,而不願或不會考慮其中“人”的因素,因此導致管理者無窮無盡的技術傾向、工具傾向、表格傾向,好端端的一個團隊就被塑造成了“表哥”、“表姐”。
前幾天跟一位非常年輕的80後總經理打電話,對方吞吞吐吐地說:“我其實有點事兒想聽聽您的意見,但是不好意思。”追問之下,才驚詫得知:就在通話前一天,這位總經理班子裏的幾位副手,與他產生了直接而激烈的語言衝突。起因看似很小兒科:總經理臨時召集一個碰頭會,發現一位副總沒在公司,於是當著眾人打電話詢問對方在哪裏,為什麼不能來開會。沒想到對方情緒失控,暴跳如雷地撂了電話。這位倒黴的總經理震驚之餘,發現其他幾位班子成員也以很奇怪的眼神看著自己。沉默片刻後,大家開始情緒激動、滔滔不絕地傾瀉對他管理方式的各種不滿和怨氣,常務副總甚至代表其他人總結陳詞一番。
萬箭穿心,這位總經理最後幾乎是逃離了會議室,逃離了公司。截至與我通話時,他都沒有再回到公司。他很困惑:為什麼?他們這是怎麼了?不就是一個電話嗎?!
問了幾個問題,得到如下基本事實:
第一,長期以來,他本人如果不在公司辦公,是不需要告訴其他人的。不僅不需要,他甚至還有意為之,認為一把手的行程自有神秘之處,而且,他在外時,經常不接聽或者回複公司其他人的電話、短信。
第二,過去一年來,他從未在非正式場合與他的班子成員有任何一對一的深度交談。
第三,他的班子成員中,除了一位新招聘的同齡人之外,其他人的年齡都比他年長十歲以上。
第四,他是在前一年由公司董事長火線提拔的。
第五,他這次召集的會議是一個臨時的事務性碰頭會。
第六,他在這個惹事兒的電話中沒有詢問對方“在做什麼”或者“是否方便”,而是直接問“你在哪兒呢”?
第七,當我反問他,你認為這個衝突中誰是最關鍵的人時,他說:不在場那個。
嗚呼!“眼裏沒人”和“目中無人”不一樣。目中無人是說此人狂妄,而眼裏沒人的原因未必是因為狂妄,而是——缺心眼兒。真的,很多管理者都缺少那雙能看到人性的眼睛,用技術化的風格來說,就是功能配置不全。
就上述這位80後總經理來說,我聽完他的委屈,心裏最強烈的想法是:這公司董事長挺“二”的。把一個看似有前途的年輕人扔到角鬥場,卻不教給他角鬥的技術,這無異於讓他去送死。
問題是,公司和角鬥場還有不同:這種“二了吧唧”的人事安排,不僅會毀掉年輕人本身,還會讓其他“老資格”陷入無休止的因不服氣而引發的出離憤怒之氛圍中,最終毀了整個團隊。
在相同的信息量麵前,人們所能做出的決策是非常相近的。上帝之所以萬能,是因為他俯視眾生掌握一切信息。因此,一旦切斷與“人”這個最強大信息發射塔之間的交互聯係,管理者必然自動屏蔽了大量信息,而如果沒有信息輸入,又與白癡何異?
以上種種,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屬於典型的“眼裏沒人”型管理者。眼裏沒人,當然心中沒數。
我告訴這位總經理這場衝突的原因:一斤“資曆尚淺不能服眾”的主料,加上長時間“眼裏沒人缺乏關注”的醃製,並以“嚴於待人寬以律己”的工作風格作為輔料,用“態度生硬不夠尊重”調味,最終迎來這一場情理之中的大火爆炒。
作為一名管理者,最可怕的狀態就是:你對於下屬的狀態一無所知。就好比領軍出征上陣殺敵,將軍不知道哪員大將思鄉心切,不知道哪位下屬有可能馬失前蹄,不知道哪條防線最為薄弱,甚至不知道背後有沒有冷箭。當然,你也不會知道哪個陣形最有殺傷力,因為,一旦你“眼裏沒人”,那麼,你身邊的所有人都會自動調成同一個頻道,這個有趣的欄目叫做:“偏不告訴你!”
因此,我當時建議這位總經理盡快返回公司正常辦公,每消失一分鍾,他人的不屑就會增加一分。說到底,死法有很多種,“嚇破了膽”是最難看的一種。同時,我請他務必認識到,假裝沒發生過也是不行的,因為所有人都已經搬著小板凳前排就座,等著看他的善後辦法,說不定他在外流浪的這一天裏,上至董事長、下至小部長都已經知道了這出年度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