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大部分的年輕人和現代企業而言,麵對競爭和變化,往往都不“弱”,因為我們有智慧、有拚勁、有企圖心;但是常常都很“脆”,因為我們重視爆發力忽略耐力,重視強度忽略韌性,重視報時的人忽略造鍾的人。但千萬別忘了,脆和弱永遠是連為一體的孿生姊妹。所以,在現今的中國,回歸本原,以最平凡無奇的水為師,也許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水能夠無處不在、影響世界。
快樂有多遠
最近常與一些企業家朋友們聊天,探討快樂經營能達到怎樣的境界。我有些詫異,因為很多人對此問題都表現出悲觀和沮喪。
有企業家說:我的公司就像一個夜總會,而我的藝名就叫夜來香。白天8小時的時間根本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此我晚上經常要開會。後來,一到晚上總開會,公司就成了“夜總會”;而我個人白天有太多雜亂的事情要處理,往往需要拖到晚上來解決,因此一到晚上我就興奮,就變成了“夜來香”。
這些普通人看來要吃有吃、要喝有喝、錦衣玉食、豪宅金座的企業家們,為何卻有如此無奈之語?
難道經營,真的變得如此沉重與痛苦?
水杯與手機
人為什麼會覺得苦?那是因為人有煩惱。人為什麼會有煩惱?那是因為“我執”。人為什麼“我執”?那是因為人有“分別心”。人為什麼會有“分別心”?那是因為人本能裏有“感受”、有差別意識。
比如,一個人渴了,想喝水,需要一個杯子,如果得到了杯子,喝了水,他便滿足了。但後來,他發現,還有比自己的杯子更貴的杯子(即發現了“差別”),於是,在這種對差別的計較和比較下,他有了“分別心”——杯子是不一樣的,所以即使不再喝水,他也想占有更貴更好的,這就開始背離杯子的基本價值。然後,這個人自然拿起那個更好的杯子,以保證它不被別人拿走,死死拿著不放手,於是,他又有了“我執”。但隨後,他又發現了一部手機,它遠遠比杯子更有價值,可是他卻無法擁有它,因為,他的手上已經有了杯子——看起來是他“占有”了杯子,其實是杯子“占有”了他,所以他有了“煩惱”。如何消除他的“煩惱”?很簡單,放下杯子,而已。
如果“放下”,人人、時時都會得解脫。
企業家們是否正死死拿著水杯不肯放下呢?
那取決於他現在處於哪種狀態裏。
我們研究發現,企業家群體在心理感受上一般認為自己會經曆三個遞進而生的時期,分別是混沌期、痛苦期和虛擬快樂期。
在創業初期,大部分企業家的創業動機是偶然的——為了改造生活條件,為了提高社會地位,遇到了某一難得的機遇等。這一時期的他們處於混沌狀態,全新的事業對他們來說,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立足,根本不會考慮快樂不快樂。反而,這時的他們,實際上是快樂的。隨便問一個正在創業的企業家,他們都是快樂的,因為在創業過程中,他們通過克服一個又一個障礙、獲得一個又一個收獲而得到了快樂。
經過優勝劣汰,這些能立足的企業家成功地進入了事業的發展期。這時的他們當然也要應對許多的挑戰,但更多的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常規工作。與他們的員工一樣,老板們同樣也會倦怠,會有無盡的煩惱。這時,他們便會進入第二個時期:痛苦。這一時期,企業家們要應對層出不窮的問題,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而痛苦期中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他們始終堅信痛苦過後會有一個理想的快樂期,而自己隻要走過了痛苦期,便自然能到達那個快樂期。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經營,並沒有那個真正意義上的絕對快樂期,那隻是企業家們在痛苦時一廂情願的假設而已,因此,我稱這種狀態為虛擬快樂。
此岸與彼岸
雖然沒有絕對的快樂,但企業家卻可以進入一種快樂的境界:不再以苦為苦,在每一個管理、每一個事件的當下發現自己的快樂。所謂的快樂期,不是物質化的時間階段,而是個人所達到並保持的一種境界。當你進入這種境界,你就會得到快樂。
那要如何到達那種快樂的境界呢?
當一位企業家十分無奈地說“我的企業也許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時,我告訴他,“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何處是岸?岸不在彼處,而在此處。若要到岸,先要回頭。
回頭——就是回歸“原點”,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當年為什麼要創立這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