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管理的門道(6)(3 / 3)

當然,你還要評估:“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文化氛圍來保障這樣的特定戰略?”這就是為什麼說當戰略不清晰時,不可能有一個強大的文化體係的原因,因為企業文化失去了“主心骨”。

到此,你有了戰略,有了支撐戰略的文化以感召員工,但如何讓每個員工都知道和認同這個文化?那你就需要設計一套共識體係,把這些內容“翻譯”成員工樂於接受、容易理解的形式,而讓每個員工自覺按照文化的要求去做。顯然,你的文化體係還需要一個落腳點,那就是建立一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製度體係,確保企業文化中的任何一個承諾都能在人力資源管理體係中實現。你還需要一個自上而下的、嚴密的管控架構,以保證這一切都按你的計劃在運行。

於是,你終於得到了那個你企盼已久的員工回答:是。此時,團隊心氣這個“虛”的東西自然變得“實”了。

這是一個換位思考的過程,與普通的換位思考相比,企業家在換位思考過程中使用了很多的專業工具和方法,這是因為,企業管理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而反觀這個過程,我想問:哪件事情是需要特別多花錢去做的?沒有,根本沒有。幾百萬人的測評都證明,錢不是決定心氣的關鍵要素,其實管理過程中所有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因此,管理最重要的兩個過程是分析解構與建構整合:麵臨複雜的情況要學會分析解構,麵臨煩瑣的管理要素要能夠建構整合。落到實處即是:日常工作是分析解構,製定戰略是建構整合。人在失控的時候最痛苦,而缺乏上述能力的人,才會失控。

信與疑

天黑下來,一進門,你看到一個開關,會不假思索地按一下,因為你知道,按下開關燈就會亮。你不必知道,按下開關與燈亮之間會有多麼複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盡管這一動作甚至可以關聯到幾千裏以外的電廠。如果有一次,你按下開關,燈沒有亮,你會想,停電了。如果又一次,你按下開關,燈還是沒有亮,你會想,燈泡壞了。如果很多次,燈都沒有亮,你會想,它可能不會亮了。於是,你走開了。

這個例子反映的就是“信”的運行原理。

員工就是這個按開關的人,而老板要做的,是思考按下開關到燈亮之間那些複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以保證員工每一次按下開關,燈都會亮。這,便是建立起一種信任。

企業經營說到底就是一個字:信。

——社會對企業的信;

——員工對企業的信;

——自己對未來的信。

所以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那麼,什麼是信?

信就是,雖然不知道原理,但你就是確切地知道它會產生的結果。

而失信,就是失去了企業經營的根本。

比如,企業失信於消費者,便失去了品牌;失信於政府,便失去了合法地位;失信於投資者,便失去了金融保障;失信於員工,便失去了人心和士氣……

建立信,則是通往快樂經營的最好途徑。因為,從一次次“開燈→燈亮”中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足可以在你沒有多大把握時,使你的員工仍然信你,支持你,追隨你。

盡管企業不是宗教,但我們要向宗教學習:延續一百年的企業很少,存在一千年的古刹非常多。

經濟學家趙曉說,不懂企業倫理的人一定不快樂。深以為然。

有信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來,而正如前文所說,隻有對未來的衝擊才能幫你跨越今天的煩惱。

因此,在與企業家的無數次談話中,我找到了通往快樂經營的途徑,那就是——建立信。

信——是人還是事?它是在處理無數次“人和事”的組合中建立起來的。

信——是快還是慢?即使在快速發展的企業,它也是慢慢建立起來的,而一旦擁有了它,企業會在應對任何問題時都比別人快上不隻一拍。

信——是虛還是實?說虛,它可以非常虛,因為它看不見摸不到;說實,它也可以非常實,因為,你可能隨時因為一個失信行為而失去上億的生意。因此,當你擁有的時候,“信”非常虛;當你失去的時候,“信”則非常實。

快樂不等於快感。人們常說快樂很短暫痛苦很長,這是不對的。其實是“快感”很短暫,它必然階段性地上下,而每一次衝鋒其實都是一次快樂的積累。而快樂,是一種長久的境界。

所以,信是一個有意思的組合,它雖然隻有一個要素,卻包含複雜的組合關係:它是通過企業軟實力的基本要素——人和事建立起來的,並由此產生兩對基本矛盾關係——快與慢,虛與實。企業家要做的,是通過多種管理手段,去一步步地證明結果,積累起企業的信。信是一切快樂經營的根源,而建立信,就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快樂經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