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公司的隱私(2)(2 / 3)

聞此言,良久無語。商業鬥爭,不是簡單地用對錯可以判斷的。但是我深深地佩服這位女企業家的隱忍。我從未在男性企業家身上看到過如此漫長的隱忍和耐性。

即使在商業世界這樣一個野蠻叢林裏,那句話依然有力:永恒的女性,指引我們上升。

傳承之癢

於我而言,職場也是江湖,而江湖自有公論:把日子過成段子,把客戶處成親人。

因為已經與客戶處成親人達十幾年之久,所以很清楚“親人們”的喜怒哀樂之所在。前不久出席一個名為“傳承精神?基業常青”的企業家二代座談會,內心忍不住一聲歎息:從亞洲金融風暴到全球金融危機,外界風吹雨打混不吝,企業家們始終焦慮不安的,是一個傳承問題。

傳承問題與第二代有關,但這裏所說的第二代並不是狹義的血統上的二代,而是指企業核心崗位的繼承人問題。因為,永遠不要指望一個天才可以獨自撐起一個龐大的企業帝國,傳承,要考慮的不是一個人,而應是一個群體。

現在,有人習慣將企業繼承人稱為“富二代”,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這些年輕人所麵臨的共同問題是他們都有一個強勢而又強大的“老子”,不如說他們是“強二代”——隻要有一個“強”父或“強”母,第二代必然在風光背後擔負著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

繁衍生息、代代傳承是人類的本能,難道隻有企業家有傳承問題嗎?政治家就沒有嗎?藝術家就沒有嗎?科學家就沒有嗎?自然,他們都有,每個人要麵對這個問題。

隻是,人們不太苛求政治家的兒子必須是領袖、藝術家的女兒必須是更偉大的藝術家,這是因為,一般人認為政治頭腦和藝術細胞是一種很個人、很偶然的能力,並不奢望靠血統傳承,而現實中也的確很少見到有超越父輩造詣的政治家和藝術家。

但是,企業家不同,因為企業家要傳承下去的不僅僅是一種個人天賦,需要傳承的還有龐大的資產財富與治理責任,甚至父輩原始積累下來的“原罪”與偏見,所以,企業家的傳承就變得格外引人矚目,且難上加難。

就目前之所見,企業“強二代”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類:

完全失控型

媒體上一出現“富二代”字樣,讀者心目中出現的大致上都是這一類——為富不仁啦、不學無術啦、胡打亂鬧啦,等等。這一類“二代”出現的背景大致差不多:成長期正值父母創業因而缺少家教,成年期正好趕上家庭財富暴增而衝昏頭腦。不過,實際上,這一類“二代”通常並非真正出身於豪門大戶,反而是小富級別的企業比較多。

享受生命型

“享受生命”而非單純地“享受”不同。父輩創造了驚人財富,使“強二代”自小生活豐足,反而形成了其隨遇而安、不事強求的性格,所以,這樣的“二代”多半不願意涉足繁雜疲累的經營生涯,而更願意在財務自由的前提下享受生命的美好過程。所以,商界裏出現了很多不拉廣告的媒體人、不求客滿的茶老板、不願俯就的設計師、不會露臉的慈善家等。在國外,這一類“強二代”占企業傳承問題的主流。

亦步亦趨型

國內有很多這一類型的“二代”:他們是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乖寶寶,追隨父輩的腳步,模仿父輩的風範,連說話的語氣都那麼相像,最終成長為一個“小一號”的老爸或老媽。從基業常青的角度來說,亦步亦趨、蕭規曹隨——守業,也許;傳承,未必;常青,很難。因為,你永遠不要指望家養的獵犬能贏過野生的孤狼。

另起一行型

那麼,這一類會是“強人們”夢想中的繼承人嗎?——站在父輩的肩膀上,另起一行、借勢超越。

也不盡然。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往往是個“強種”——作風強勢,性格倔強,認死理,不妥協。他們也許不是最可愛的兒女,但卻可以是最優秀的繼承人。

旁觀者清。看過那麼多真實的豪門故事,更知道傳承問題的“重中之重”:一個不小心,故事就變成事故啦!

竊以為,傳承問題的第一責任還應在“強一代”本人身上。他們必須要知道,就企業經營來說,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責任重點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代創業者做的是硬實力的積累,第二代繼承者追求的是軟實力的擴張;

第一代創業時最重要的任務是產業定位的選擇,第二代經營時最重要的任務是商業模式的再選擇;

第一代是企業成型的過程,第二代是推動企業轉型的過程;

第一代已經開始與他人共享勝利果實,第二代卻要尋找新一代的合作者……

的確,創業成功時,第一代人身邊必然成就一批富人、一批“老”人、一批“牛”人,是他們幫助第一代共同建立起了一個企業。人們常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這個道理。而傳承基業,重要的是第二代也能重新找到“三個”來幫這位“新好漢”,這個團隊同樣應該是一批想成為富人的人、一批年輕的人、一批開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