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好,人脈自然來(4)(1 / 1)

大家可以看到,由於急功近利,這個年輕人實際喪失了非常大的機會。+++都市文學Www.DuSHiWenXue.CoM+++如果他能把握這次采訪的機會,問題問得恰到好處,采訪完了和趙忠祥成為朋友,保持這種往來,把自己的成績展示給趙忠祥或他身邊的朋友,最後可能會有人覺得他不錯,把他推薦到某一個職位上去。這種事情很少一天兩天就能實現,但處一兩年以後是完全有可能的。結果,這個大學生沒有耐心,急於求成,喪失了到手的機會,現在連麵都見不上。有一次,我在一個飯局上遇到這樣一個情況,一個年輕人聽說我旁邊的朋友是市委組織部的,就過來搭訕。我的朋友脾氣比較好,對他提出的問題回答得都比較耐心。結果,這個年輕人似乎越來越有興趣,完全忽視了其他人的存在,問題越來越多,甚至已經涉及個人發展等具體問題了。這時候,我發現朋友的態度就很冷淡了,變得沉默,而年輕人似乎還是很有興致。麵對這位年輕人的糾纏不休,我朋友終於失去了耐性,冷冷地說:“您說的這些,我無法回答你,組織部門是有紀律的,如果你想了解,請通過正式組織渠道進行聯係吧!”年輕人鬧了個大紅臉。事後,他居然還想留我朋友的聯係方式,結果當然是沒有如願。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隻想自己好的人脈,發展一定好不了。互惠共享的實質是利人利己

的雙贏人際關係模式,你分享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能夠主動與人互惠共享,基於豁達的個人價值觀與穩定的安全感,由於相信通過共同努力能夠擁有足夠的資源,所以不怕與人共名聲、共財勢、同發展,也相信隻有通過共享共有,才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各方資源,把大家的事業發展推向新的高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私心太重,什麼事都要自己利益優先甚至成果獨享,不考慮別人的冷暖安危,完全將他人排除在利益分享鏈條之外,勢必會引起對方的憤恨和強力反彈,導致人脈網絡破裂解體。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曾有一句名言:花花轎子人抬人,這句話可以視為他人生哲學的高度濃縮和提煉。胡雪岩成功的原因就是始終遵循互惠共享的原則,以自己的財力資源為紐帶,把各方麵各階層的人士聚集在一起,大家互相抬舉,互相幫襯,共享擁有不同類型的資源,共同創造政經大業。正是這種互惠共享的人脈資源拓展方式使他從一個小小的學徒工一躍成為執江南錢莊牛耳的富商巨賈。

世界拉鏈大王吉田忠雄也是如此,他信奉“善的循環”哲學,相信在互惠共享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做到雙贏。吉田工業公司(YKK)支付的紅利,他自己隻占16%,家族占24%,其餘60%由公司員工分享,這是其他企業難以做到的。同時,他要求公司職員把工資及津貼的10%存放在公司裏,用來改善設備、提高利潤;員工每年可以分到8個月以上的獎金,但要用獎金的2/3購買公司股票,公司也由此增加了資金。除此之外,員工每年還可以拿到20%的股息。由此創造了公司與員工間的“善的循環”,開創了吉田工業公司長達幾十年的繁榮局麵。

初入機關的年輕朋友,在將互惠共享的理論付諸實踐時,不妨先從“共享”這個核心詞彙入手,從以下幾點做起:

共享資源。也就是樂於將自己的某方麵資源與人脈對象共同分享,如將有能力的好朋友介紹給人脈對象,動用私人關係為人脈對象解決棘手難題等。特別是將自己的朋友介紹給人脈對象認識,本身就不介意不防備他們建立交情,這是對人脈對象的一種高度認可和充分信任,人脈對象反過來會再將你引薦入他的朋友圈,無形之中雙方就擴大了人脈資源的廣度,都多了一批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