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同事的稱呼可能會隨著你進機關的時間而有變化,但對人的尊重應堅持放在第一位,這是積累擴大公務圈人脈的一個基本原則。曆史上還真有因為稱呼而絕交的故事:
袁世凱駐兵朝鮮時,曾拜張謇為老師。最初,袁世凱稱之為“夫子”,之後,袁世凱做了總督,改稱張謇為“季老”,再後來他做總統,便改口稱“季兄”了。張謇忍不住質問袁世凱:“公之地位逾高,對某之稱謂亦逾卑。師降為老,老降為兄,不知兄又將變為何?”袁世凱無言以對。袁世凱的另一位老師朱銘盤,見其前恭後倨、目中無人的醜態後,寫下“萬言書”與之絕交:“司馬(指袁世凱)初來,能為激昂慷慨之談,且謙抑自下,頗知向學,以為是有造之士。此仆等貿然相交之始……”“萬言書”中列舉了袁世凱的十三項是非,現在看來,朱銘盤真是有先見之明。
對別人的稱呼,反映了一個人的態度和人品,有些人官位不斷升高,對以前的領導還是尊稱老領導,有些人卻不假顏色,二者差距巨大。
另外,在日常交往中,也要注意一些禁忌。有這樣一個大家可能都熟知的例子:當年機關人員吳先生出差到深圳,朋友邀請他到一家餐廳吃飯,因為習慣(那時候內地剛剛興起稱呼小姐風,認為稱別人小姐是文雅的表現),他隨口喊道:“小姐,給我們拿點紙巾。”可讓
他沒想到的是,不僅服務員遲遲不動,周圍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著他,陳先生以為她沒有聽見,又高聲叫了一下,誰知這位服務員幹脆走開,再也不搭理他了。後來,在朋友的解釋下,他才得知“小姐”這個稱呼那時在深圳已經很敏感了,會被人們誤以為是另一種不光彩的職業。最近幾年“小姐”這個稱呼已被雪藏,也難怪陳先生稱呼人家“小姐”受到了冷遇,如果稱“服務員”自然就不會有錯了。
這樣的例子隻博一笑,初入機關,知道稱謂的禁忌,恰當地使用稱呼,在掌握這些技巧的同時,還需多留意觀察,細細揣摩,爭取盡快地融入機關的稱呼文化裏去,這才是關鍵。
第一句話很關鍵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是俗話又說:“萬事開頭難”。第一句話是人與人初次交往的敲門磚,說好第一句話,才能引申出更多的話題,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句是創造第一印象的一次關鍵機會。因此,不管是見領導還是同事,如何得體地說好第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我們所說的“第一句話”,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它並非隻是一句話,而是指我們最初跟人交流的情況。下麵幾點,可供讀者朋友參考借鑒:
第一,態度要真誠。真誠的態度,再加上自然淺淺的微笑,就是再冷漠的人也不會拒絕你,雖然有些人還會麵無表情,但心裏已經接納了你!這點跟推銷產品的方法是差不多的,把自己推銷出去才能更好地推銷產品,而我們在初入機關時要做好的就是推薦自己。
第二,順著對方的話題。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找話題的同時要多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要急於表現自己,要把姿態放低,謙虛而平和。
前蘇聯女英雄卓婭就是通過她的熱情而結識了前蘇聯兒童文學作家蓋達爾的。雪後初晴的一天,作家蓋達爾正在公園裏興致勃勃地堆雪人。忽然,在他身後響起了“咯吱咯吱”的腳步聲,回頭一看,一位年輕姑娘正向他走來。姑娘彬彬有禮地向他伸出右手說:“我認識您,您是作家蓋達爾,我讀過您的全部著作。”蓋達爾聽了微笑著幽默地說:“我也認識你。你或許是7年級或10年級的學生。我也讀過你全部的書:代數、物理、三角……”卓婭笑著作了自我介紹,從此,他們相識並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