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碼頭”的奧妙(1)(1 / 1)

通過資料了解單位情況是一種方法,還有一種就是進入機關後,各位公務員朋友們肯定會以不同的方式到各處室或各相關兄弟部門拜訪一下,俗稱“拜碼頭”,這對於迅速了解單位的組織架構特別是人員信息非常重要。“拜碼頭”是一種形象的說法,舊時指戲曲班社拜望演出地點的地主豪紳、軍政要員及幫會頭目。其目的是求得他們的支持,盼個演出順利,唯恐稍有不周之處導致大禍臨頭,至少是難以立足。我們現在套用這個說法,並不是真要大家拿著貴重物品登門拜訪,而是指大家剛剛進入公務圈,尋找組織、構築圈子時要注意一些細節,並要準確地把握初次相識的機會。

王處長前幾年曾到西南一個縣裏掛職任副縣長,初到任上,便讓政府辦公室準備一份縣裏領導的基本情況,然後一一登門拜訪縣裏的四大班子領導,主要目的:一是自我推薦,認識當地的領導;二是建立人脈,便於以後工作。從實際情況看,這些拜訪的效果非常好,其中有幾位領導後來逐漸成為了王處長的好朋友,大家意氣相投,互相幫助,成為各自人脈圈子裏的人。王處長回到北京後,彼此之間還經常聯係,在一些重要事情上互通有無,感情非常好。他們在一些重大決策上,會征求他的意見,讓他拿拿主意,或者聯係一些資源。王處長在研究過程中想了解一些基層的真實情況或某一領域的專業數據,也是一個電話就能搞定。其中一個跟王處長關係特別好的安縣長說,當初拜訪的時候,他和王處長一

見如故,王處長的真誠和對一些問題的見解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眼就覺得他是一個可交的人。不得不說,這次“拜碼頭”為他們後來的交往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也為王處長固有的人脈圈增加了新的力量。

由此可見,初進機關,成功地拜好碼頭,不但能奠定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更能讓日後的工作順利開展。多拜碼頭,可能就會少吃苦頭。對於剛到任的你而言,練就一身合宜的拜碼頭功力,可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在這方麵,以下幾點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

提前準備。拜訪同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機關有機關的規矩,一般都是自己部門的領導或同事帶著拜訪的,不要自己貿然拜訪。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先做些功課,提前下點工夫,大體知道單位的職責、同事的職務名字等,免得麵對一張張陌生的臉孔以及一個個模糊的名字,無所適從。提前準備好相關資料,做到xiong中有數,見到領導同事時就不會過於緊張,同時因能準確地說出名字職務,拉近與同事的距離,容易使別人對你產生好感,所以花些工夫把重要的人名及職稱印在腦中吧。這麼一來,等你見到他們本人時,不但會覺得輕鬆自在許多,還能因為記住對方的名字,而讓人覺得受到重視,產生好感。

做好自我介紹。剛剛進入機關,雖然自我介紹隻有短短幾句話,但還是能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所以一定認真準備。一般而言,你所在辦公室的領導,會帶著你拜見領導同事,而且會代為介紹,比如“這是××,我們剛招錄的大學生,大家多關照”之類,在這些基本情況之外,我們不妨用心準備點自我介紹。據觀察,在拜訪同事時,一些年輕朋友有兩種不良的傾向,一是領導介紹完自己名字等基本情況後,不展開自我介紹,隻是報個名字就了事,這樣不利於給領導同事留下深刻印象;二是領導介紹完基本情況後,自我介紹過多,方方麵麵都說到,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的背景出身,這樣容易起到反效果。這就提醒讀者朋友注意,自我介紹十分必要,但要掌握一個度,爭取在三五分鍾內與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要把“我剛進機關,有很多事情要多跟大家請教、學習,也請大家日後多多照顧”之類的話掛在嘴邊,說完別忘了來一個燦爛的微笑,給人留下一個好印象,真正贏得領導同事的關注,跨出進入公務圈的漂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