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碼頭”的奧妙(2)(1 / 1)

怎樣判斷組織裏的角色關係

在單位工作的時間稍長一點,就需要了解骨幹人員、競爭對手和矛盾關係等基本人事重點,並采取恰當的相處方式和處理對策,這有利於我們避開雷區、站穩腳跟。如何判斷清楚不同人的角色和他們之間的關係?這主要是通過個人的細心觀察,也可以從關係比較好的同事處聽到,但無論哪種方式得來的信息都需要經過認真分析,並在今後的工作交往中加以驗證。骨幹人員是一個單位挑大梁的核心人物,是在維持整體運轉和推動事業發展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人,既包括業務骨幹和崗位能手,也包括領導信任、協調能力出色的人,他們身處不同崗位,各有鮮明特點和過人之處,不可或缺。骨幹的重要意義和績優股投資價值不言而喻,今天的骨幹就是明天的領導。用心與骨幹人員多接近多交往,向他們學習請教,得到他們的指導、欣賞和提攜,能夠幫助你快速成長,也能夠在未來領導對你的信任賬戶裏存入第一筆款。

競爭對手是在崗位業務和職務提拔上與你存在競爭關係的人。機關裏同一個部門、同一間辦公室不可避免地會有年紀相仿、能力相近、職務相同的人,這時你們就存在競爭關係,即使脾氣相投、惺惺相惜、私交甚好,將來也會出現對職位權力的競逐。競爭雖然是一種威脅,但也是一種挑戰和激勵,讓你時刻不敢懈怠,無形中提高了競爭雙方的能力水平。競爭雙方彼此並不是敵人,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是競技場上的對手,隻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決出勝負而已。所以,競爭絕不是一件壞事,隻是你需要變壓力為動力,分析自己和競爭對手的優劣,確定競爭策略和交往方式,將負影響變成正能量,努力提升完善自己,確保在競爭過程中領先一步、勝出一籌。一個在缺乏競爭的環境裏成長的人,隻會變得自滿、懈怠、遲鈍

和愚蠢,像一隻溫水裏的青蛙,慢慢地失去競爭力和生命力。

矛盾關係是部門內人際交往最複雜也最難準確掌握的內容,雖然最初我們可以通過與每個同事保持平衡交往的辦法,避免涉及這些矛盾關係,但一旦處理不當,就有可能引起矛盾一方甚至雙方的意見和反感。因此,有必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清楚後,盡力繞開複雜的矛盾關係,防止被其誤傷。比如說局長和書記兩個一把手有矛盾,你自己不留心觀察,同事們也不會告訴你,那麼如果你不夠謹慎,對其中一個人顯得太殷勤,忽視了另外一個,盡管不涉及具體事情的對錯,都可能讓後者對你形成負麵印象,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小吳是一個天天琢磨官場學問的年輕人,剛從基層調到市局。他認為背後莫議人非、要多在第三者麵前說他人的好話,這樣就不會輕易得罪人,也可以明哲保身,這套辦法在鄉鎮這幾年一直都沒有出問題,小吳由此也感覺自己的機關哲學已經很圓滑老到了。但小吳偏偏忘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道理:我們剛到新單位沒幾天情況還沒有摸熟,最好的處事方式就是不評論、少評論,特別是涉及對人的評價,一概以“我剛來時間不長,接觸不多,還不太了解”回應,才比較妥當。

有一天,小吳同本科室的李科長閑聊,一不留神就聊到了單位的領導,李科長貌似隨意地問了句:“覺得分管的趙副局長怎麼樣?以前熟嗎?”小吳不明就裏,以傳統套路照例高度評價了趙副局長,末了還不忘加上一句:“趙副局長對您肯定也很器重、很不錯。”實際上,趙副局長是李科長以前的競爭對手,兩人在局裏長期明爭暗鬥,關係很僵,不過表麵上都客客氣氣,隱藏得很好。李科長聽了小吳一席話後,半天也沒接腔,不禁懷疑小吳是老趙安插在科裏的定時炸彈,心裏產生了提防、排斥的念頭。最後,他拍了拍小吳的肩膀:“是啊,小夥子,你說的沒錯,趙副局長確實對我很器重,很不錯,嗬嗬!”小吳眨巴著眼睛,總覺得科長話裏有話,但到底是什麼意思自己一時半會也很難琢磨得透。

此後,李科長一直對小吳不冷不熱,時不時還拿工作或紀律敲打他一下,讓他非常鬱悶。後來,小吳才從別人那裏知道了李科長和趙副局長之間的恩恩怨怨,後悔不迭,悔不該當初自作聰明,給自己挖了一個這麼大的坑。雖然小吳做了種種努力,李科長也終於知道小吳和趙副局長之間並無關係,但雙方關係已是既成事實,很難再有正麵的突破。

所以,掌握骨幹人員之間的矛盾關係是我們涉足單位人事關係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第一步。當你進入單位時間不長,還沒有搞清楚這些人和事的時候,一定要憋住話,多觀察,為順利接近骨幹人員、有效製訂競爭計劃、巧妙躲開矛盾關係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