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第一章講過“二八法則”。隨著我們在機關工作時間越長,我們越要善用“二八法則”,合理劃分人脈圈子,在重要的圈子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新人進入機關後,隨著人脈資源的豐富,圈子不斷擴大,就要有意識地劃分人脈圈的層次。根據機關工作特點,人脈圈大體可以劃分為:核心圈、影響圈、外圍圈。
核心圈:指對個人的成長進步、職務晉升和公務生涯有重要決定作用和指導作用的那些人。這些人會對你的發展起到重要和關鍵作用。這些資源因環境不同,在中央和地方、在不同部門間有一定差異。在中央一級,如自己的處長、分管領導、大領導秘書以及走得比較近的同事等;在地方,則有可能是自己的直接領導或領導秘書、下屬和其他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人物等。當然,也有可能是在某個場合下認識的對你比較賞識的人,這樣的人因緣際會進入了你的生活,而你在某些方麵入了他的“法眼”,你的未來便可能會有無限可能,所謂“貴人”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吧。
有一位貧困鄉的霍鄉長,他那個鄉非常貧瘠落後,老百姓收入來源非常有限,好多年扶貧工作隻是向國家要錢,沒有什麼特色項目。該鄉長到任後,幾經調查研究、走訪農戶,確立了種植核桃的思路,他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
,和農戶在山上同吃同住。
有一次,一個省扶貧辦退休的老領導偶然來考察,在山上住了兩天,對這位霍鄉長很是欣賞,霍鄉長也抓住這點保持與老領導聯係,經常請教工作、彙報想法。半年之後,霍鄉長被破格調入省扶貧辦。據說,老爺子拄著拐杖到處遊說自己的故舊同好,理由很簡單:這麼努力拚命工作、老百姓口碑那麼好的幹部,不重用,不提拔,作為一個老黨員,他寢食難安。推薦這麼好的幹部給黨委政府,他感到光榮。結果可想而知,在這位老領導不遺餘力地推薦下,他的升遷之路無比順暢,儼然成為一顆冉冉上升的政壇新星。
影響(重要)圈:主要是那些重要程度略低或低於核心圈的領導、同事、下級單位、其他單位的人員及對自己有影響的老師、同學、朋友等。這個圈子裏,人員之間相互影響,主要作用是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和向他人學習的能力。在這個圈子裏,大家相互之間聯係比較密切,成長性比較好,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大家發展的勢頭一路看好。大家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同年進機關的或是差不多年齡的朋友,在一起較容易相處,工作上互相征詢意見,下班經常聚會,相互之間對人際關係談談看法等。交往時間長了,就逐漸成為朋友,在工作上互相扶持幫助,在關鍵時刻搖旗呐喊,這種人際關係對於促進工作順利進行,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比較有好處。
外圍圈:指和自己的工作及生活交集很少,平常聯係不多的那些人。這些人大多是工作或吃飯時認識的,如出差、開會等情況。與他們的聯係大多都是間隔性的,有的聯係一次後就不再聯係,隻是在想起來的時候,知道有可能認識這些人。但這些人,如果注意聯係,也能發展成自己的人脈,將來可能對自己有一定幫助,在人際交往中也不可忽略。
我有一個朋友小李,比較好靜,也在比較重要的權力機關,有的時候出差,會認識各部門的同誌。有些同誌比較喜歡張羅,經常把認識的人叫在一起聚會喝酒,聊聊近況,但我這位朋友,一般不去參加,久而久之,給大家造成了不合群的印象。後來,叫他的人越來越少,結果錯失了很多發展人脈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