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料酒沒有啊?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該放蔥花了!”妻子不勝其煩:“我懂得怎樣炒菜,你能不能別老嘮叨,要不你來炒?”丈夫平靜地答道:“我隻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這個例子十分形象地說明了換位思考的重要性。我們不理解別人,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曆別人的沉重和煩惱。換位思考的實質,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客觀上要求我
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係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換位思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是融洽人際關係的最佳潤滑劑。每個人都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如我們能換一個角度,努力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會得出怎樣的結果呢?最終的結果就是改善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一個集體之中,隻有換位思考,才可能增進同事感情,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單位同事間相處,如果你秉持換位思考的原則,盡量多從他人的角度想想為什麼和怎麼辦,多顧及他人的困難和心理,便會將溝通的障礙降至最低、化為無形。
小劉所在的部門女同誌比例很高,他的搭檔是一位剛休完產假的年輕媽媽,照顧孩子和工作都要兼顧,難免有時焦頭爛額,但又不好意思在已經很受照顧的情況下再將工作托給別人。小劉經曆過愛人懷孕和孩子剛出世手忙腳亂的階段,能夠充分體會搭檔的不易,每次看到搭檔接到家裏電話麵露著急和擔心的表情時,他總會悄悄地走上前說一聲:“你快回家吧,手裏的活交給我,盡管放心。”快下班時,他也會主動問一下搭檔:“你早點走吧,有事交給我,我孩子大了,晚回家一會沒關係。”這位同事在小劉的幫助下減輕了很多工作壓力,心中自然充滿了感激。單位裏有推薦先進之類的事情,同事總是為他極力爭取,人前人後,總是誇小劉的種種優點,小劉的口碑在單位越來越好,個人也進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