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從小就十分迷信,做事經常看相問卦,測算風水。袁世凱迷信地認為,自己之所以被排擠,這可能是祖墳風水出問題,於是請風水師給祖墳“會診”。風水師看了後表示,袁家祖墳係真龍結穴處,貴不可言。但因為“龍穴”四周築了圍牆,因而“龍身受製、氣脈阻塞、不能發旺、反遭挫折”。當務之急就是拆掉祖墳的圍牆,袁世凱信以為真,於是派人拆掉自己祖墳的圍牆,讓祖墳看起來更正、更有龍勢,讓龍脈更加鼎盛。民間有歇後語說:“袁世凱刨墳頭兒——祖墳不正。”說的就是此事。袁世凱讓人拆了圍牆,三年後果然當了“皇帝”。這應該是風水先生抬高自己水平的附會之言,袁世凱官場受挫,是因為他與醇親王載灃有矛盾。載灃攝政後,自然要擠走他。袁世凱出生河南項城,但他死後葬到南陽,據說與他三年隱居有關,此期間他為自己卜擇了一塊“牛眠之區”,即現在的墓地。
袁世凱非常相信風水學說和相命之術,甚至決定他用人的取舍就是以麵相為主。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任民國大總統,有人向他舉薦頗有才幹的吳鼎昌為財政總長。但袁世凱認為:“此人背後可見腮,曹操就是這樣的骨相。”有才而不能受重用,吳鼎昌後來隻做了一個造幣廠的廠長。
袁世凱有一隻朝鮮國王賜給他的由上等碧玉雕刻的茶杯,袁世凱非常喜歡。一次,茶童給袁世凱送茶,見袁還在酣睡,就直直的去看床上的袁大總統,看了一會兒眼就花,越看眼前就越模糊,腳下一絆,將茶杯摔個粉碎。當袁世凱醒來時,見茶杯摔碎了,就生氣地大聲訓斥茶童,並問茶童怎麼回事。茶童怯生生地說:“剛才我看見睡在床上的不是大總統,而是一條玉爪大金龍,金龍全身閃閃發光,正要騰空飛起。”袁世凱聽後臉上的怒容全消,變得異常平靜,順手在床上拿了一件值錢的東西賞給茶童,並對茶童說:“此事千萬不要告訴別人。”
1914年,遠在河南項城袁祖墳的墳丁進京來報,說在袁世凱生父袁保中的墓旁長出一條紫藤,長逾丈許,蜿蜒曲折,形似龍狀。袁世凱聽後,重賞了墳丁,並再三囑咐他不對外人談及。為此,袁世凱還派長子袁克定回鄉驗證真偽,袁克定在項城寫信稱:“藤滋長甚速,已粗逾兒臂,且色鮮如血,或天命攸歸,此瑞驗耶!”袁世凱看信後大喜,回信讓兒子招募墳丁,築牆護衛,防止牛羊踐踏。
當時,北京城的一位天文學家也呈文袁世凱,說他多日夜觀天象,發現三更以後,有帝星朗照某緯度,經仔細勘探發現正是河南項城。現在帝星已向北而來,一個月後就可以到達北京,沾沾自喜的袁世凱在各界的“大力呼籲”下,終於決定稱帝。
為了打破自己家族壽限不超過五十七歲的宿命,他將祖墳移往了河南省安陽市北門外五裏遠的洹水之濱。這裏原是當年袁世凱被貶職後“隱居”的地方。慈禧太後為安撫袁世凱,曾將這裏賜名為“養壽園”。養壽園是袁世凱下野後在河南彰德洹上村(今安陽)居住時修建的一所花園。占地200畝,內置花園,園內引洹河之水,小溪長流,山林峻美,被稱為北國名園。園內建有養壽堂、謙益堂、五柳草堂為代表的八大景觀27處建築。建築特點是中西結合,獨具一格,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和觀賞價值。後因戰亂被毀。這養壽園地形奇特,四周低窪、中部隆起,遠遠看去猶如一隻大黿魚伏臥在那裏。所以當時老百姓都傳說袁世凱是甲魚轉世,人們稱袁世凱為“老袁”,實指他是“老黿”。這些牽強附會的傳說本不足信,但它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好惡情感,幾句通俗的歇後語也記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段軼聞。
1916年初,袁世凱恢複帝製,名洪憲皇帝。稱帝斷了各路軍閥當權的夢想,前雲南都督蔡鍔領導護國軍誓師北上討袁,袁世凱為避免國家分裂,於3月22日宣布取消帝製,6月6日袁世凱在鬱憤中病死。
袁世凱病逝後,遵其“葬吾洹上”的遺願,將其葬於河南安陽市洹水北岸,陵墓由北洋政府籌資興建的,後稱“袁林”或“袁公墓”。
中國龍脈有幾何
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許多山脈雄峻非凡,氣勢磅礴,忽而直插青雲,雲煙繚繞;時而奔騰起伏,千姿萬態,時而舒展緩落,伏首蒼田;或而隱蹤匿跡,身形不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風水術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將逶迤奔騰,形象萬千的山脈稱之為龍脈,比喻是非常恰當的。風水術上所說的龍,本義就是指山脈的動態氣勢。山脈在地質學上的術語叫地表皺折。大麵積的衝積平原上雖然見不到山峰,但地底下照樣存在著複雜的地表皺折,隻是那裏的地表皺折在表麵上看不到而已,也就是說平原也有龍,隻是藏在地表底下不露真身。
山脈是在宇宙星體的引力和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相結合而形成的地應力作用下逐漸隆起而形成的,其間還有地表水天長地久衝刷的功勞。所以,凡山勢雄偉的地方,都是地球表麵的高能場分布地帶,同時也是水源較為豐富的地帶。地表上的高能場分布,大體上與山脈的坐向是相一致的。這種能量場在風水術上就叫著“龍氣”,龍氣是地應力、地電場、地引力、星體引力等複雜成分組成的綜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