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絲縷玉衣之外,墓葬中還出土了這樣一批特殊的器物。它們有著強烈的異域風格,印證著南越古國對外交流的曆史,是目前中國嶺南地區發現的最早一批舶來品。其中有一件白色的銀盒特別引人注目。這個呈扁球形銀盒,通高12厘米,腹徑14.9厘米,重572.6克,出土時在主棺室,盒內有十盒藥丸。從造型、紋飾和口沿的典金圈套等工藝特點看,與中國傳統的器具風格迥異,但與古波斯帝國時期(公元前550~公元330年)遺物相似。經化學分析和專家們研究,認為是波斯產品,銀盒裏的藥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藥品。
而另外一件隨葬出土的船紋提筒也顯示出了獨特的異域風情。筒身上有四組船紋,船上有揚起的風帆、戴羽冠的武士、裸體的俘虜、滿載的戰利品以及古代越族部落象征權力的銅鼓等。船的周圍以及船底還繪有海龜和海鳥,反映了一隻大型古越人船隊在戰爭結束後凱旋歸來的場景。這是目前考古發現的規模最大、最為完備的海船圖形,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此外在墓葬之中還出土了5支大象牙,並排堆放,整堆象牙寬57厘米,最大的象牙長126厘米。經動物學專家鑒定,出土象牙的產地是非洲。很可能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廣州的。而墓葬中出土的11件銅熏爐和若幹香料也被認為是來自東南亞的舶來品。這些珍貴的隨葬物品都記錄了南越國風雨變幻的外交曆史及對外貿易曆程,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在南越王的陵墓之中,還出土了世界最早的彩色織物套印工具―印花銅版模、中國最早的實用屏風、中國最早的平板玻璃、西漢最長的鐵劍、西漢最大的繪畫銅鏡等奇珍異寶,數量眾多,不一而足。
南越王陵的發現,開啟了一座深埋於地下的千年寶藏,讓世人重新領略了嶺南南越文化的千年魅力。
從秦始皇到唐太宗,中國古代帝王似乎總有著煉丹求藥以求永生的夢想。但往往卻是永生不得反而一命嗚呼。這些傳說中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顯然是人們的一廂情願,但是卻始終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沒人能夠說清楚它究竟是個什麼樣子,成分是什麼,又是如何煉就的。而南越王陵的發掘卻為揭開這些問題帶來了一線轉機。
一位考古工作者發現墓室中散落著一些五彩斑斕的粉末物質,經過分析,原來是一些藥石,計有紫水晶173.5克、硫磺193.4克、雄黃1130克、赭石219.5克和綠鬆石287.5克。除了這些五色藥石,南越王墓裏還發現了一些可疑的鉛丸和丹砂。在西耳室的藥杵旁,發現了兩堆528個小鉛丸。於是很多人會問:這批小鉛丸具體是作什麼用途的?翻遍古籍才知道,原來古代煉丹士煉製出丹砂(硫化汞)和鉛用於內服,能產生顯著的鎮靜安神、鎮逆定喘功效,使人自覺神清氣爽飄飄然,有的服用這種“金丹”的人死了,竟被視為“仙去”。根據墓中出現的多達528枚小鉛丸來看,人們有理由相信40多歲就去世的趙眜一定是服食這些含有劇毒成分的所謂“長生不老藥”而中毒身亡的,可惜他至死也不明白自己苦苦尋求的“長生不老藥”能讓他如此短命。
南越王趙眜為了長生不老,還真是煞費苦心。在他陵墓的後藏室的銅提桶和一個異形壺裏有花龜和水魚的遺跡。而且王宮遺跡後花園的石池底淤泥層裏,竟發現了數百隻龜、鱉遺骸,疊壓成層,厚達50厘米。其中有一個大鱉的背甲寬達44厘米,這麼大的鱉,古人稱之為“山瑞”。可見當時人們就將龜當作長壽的象征。
無論他怎麼想方設法要讓自己長壽,但他跟中國曆史上所有尋求長生不老藥的帝王們一樣無知與愚昧,最後都死在了自己的“長生不老藥”上,這可以說是對他們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