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陵墓最難挖
據文獻記載,五代時,溫韜為後梁耀州節度使期間,“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唯乾陵風雨不可發。”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將士盜挖乾陵,直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後因官軍追剿,黃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後來,當士兵們盲目挖掘時,忽然雷雨大作,數日不歇,軍中一時傳言四起,稱武則天顯靈了雲雲……盜掘不成,孫連仲匆匆率部離開了乾陵。
據此我們可以確認,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是世界上最難挖的皇帝陵墓。該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這事得從乾陵的修建說起。乾陵位於陝西省幹縣城北6公裏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裏,修建於公元684年,曆經23年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質的山峰,三峰聳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較低,東西對峙,當時群眾稱為“奶頭山”。從乾陵東邊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人們常說它是女皇武則天的絕妙象征。
唐時的堪輿家(風水先生)認為,梁山有利於女主。所以女皇武則天便把梁山選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後的“萬年壽域”。(在前麵的章節裏,我們對乾陵的選址、修建都作了交代,此處隻側重於乾陵被盜掘的經曆。)
唐高宗與武則天的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製,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裏。至於裏麵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4間石洞,洞裏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這位鹽販子率領60萬大軍攻進長安後,先是痛痛快快地燒殺搶掠一番,待土匪癮過足了,他突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幹了。
這時,有人告訴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側黃土地下埋藏著大量碎石。這個消息就是在暗示黃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側。黃巢大喜,立即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
這些人都是農民出身,對鐵鏟鐵鍬的運用熟練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鏟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後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這位自稱是書生的黃巢愚蠢之極,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將修建產生的碎石埋在離墓道口三百多米遠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挖錯了方向。
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我們在前麵也提到過,他就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溫韜盜乾陵的結果,與黃巢一樣,也是無功而返。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
孫連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魯,中國河北雄縣人。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著名抗日戰爭將領。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戰爭時期因堅守台兒莊而聞名中外。
孫連仲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做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卷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7個陝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裏還敢再向前,大喊著跑了出來,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到了建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農民發現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發掘顯示: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0.6米的石條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長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麵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拉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熔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熔為一體。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的記載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圍也沒有找到盜洞和被擾亂的痕跡,從而證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大汗陵墓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