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廣西桂林人黃某看了《南國早報》刊發了紹鍾祥古墓眾多,梁莊王墓發掘出了大量珍貴文物的文章之後,頓起盜掘之心。隨後,黃某夥同龍某、潘某等6人於3月初竄至鍾祥郢中城區,棲身於長坑街一旅館。他們以參觀為名,在市博物館裏了解到有關情況後,確定明顯陵和郢靖王墓為盜掘目標。經踩點,他們發現明顯陵無從下手,便將目標鎖定為郢靖王墓。6名盜墓賊備齊工具,乘夜幕盜掘郢靖王墓,瘋狂挖掘3米多深。
次日淩晨,附近村民發現古墓旁有很多濕土,遂向所在地的九裏派出所報警。該所民警分析盜墓賊晚上還要來挖,便在各個路口布控。當晚8時許,警方當場將6名盜墓賊中的4人抓獲,另兩人倉皇逃走,不久之後也落入法網。
郢靖王墓遭多次盜掘,雖幸免於被盜,但是黃某的盜竊活動受到了各級政府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為了地下文物免受盜掘,湖北省文物局組織專家到鍾祥郢靖王墓實地考察,一致認為:郢靖王墓位於偏僻農村,交通、通訊極為不便,加之當前文物安全角勢日益嚴峻、盜墓犯罪活動十分猖獗,決定采取“搶救性發掘”的保護措施。
2005年4月27日,國家文物局下發《關於對郢靖王墓進行搶救發掘的意見函》,同意組織對郢靖王墓進行搶救性發掘。2005年11月28日正式開始。
2005年12月26日,考古專家從墓地取出王墓墓誌銘,這是一塊合墓誌銘,由“蓋”、“身”兩部分扣合而成,上麵字跡清晰,四周都鐫刻有龍鳳紋,字跡上有朱砂。墓誌銘曰:王,諱棟,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三子也……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一日王疾逝,享年二十有七。妃郭氏,營國威襄公郭英之女。皇帝念骨肉之親,不勝痛悼,輟視朝十有五日,詔有司治喪葬如禮,賜諡曰靖,遣使馳祭。以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四月初六日,葬於寶鶴山之原(鍾祥市九裏回族鄉三岔河村四組皇城灣)……由此證明,此墓的確是郢靖王朱棟的墓。
12月28日,郢靖王墓門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麵目。在場考古專家無不感歎這是明代藩王墓中保存最好的!一天後,王墓地宮正式開啟了,這個神秘的王墓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麵前。古老的傳說與眼前的現實神奇地吻合了。
墓內的棺木和屍體已經腐爛。但是從剩下的牙齒及骨頭來看,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據史料記載,郢靖王朱棟死後,他的妃子郭氏痛哭說:“賢王舍我以去,我寡而無子,尚誰恃邪?念自幼嬪賢王侍如賓友,今安忍獨生乎!”乃整妝對鏡,自寫其客,付謹密宮人掌之。遂自盡。朝廷聞而賢之,恤典加厚,將兩人合葬在寶鶴山。
郢靖王墓的後室是王、妃合葬地。這裏有一張大棺床,棺床上已經看不見棺木的模樣,隻是堆積著一些物品。而且,因為墓室中曾進過水,所有陪葬品擺放的位置都發生了改變。專家介紹說,兩座棺木應該放置在棺床上,棺木的頭部均朝著北部,郢靖王的棺木在東邊,王妃的棺木在西邊。後室裏發現了兩個青花瓷瓶,一個刻著龍紋,一個刻著鳳紋。按當時的風俗,這兩個瓷瓶應該是魂瓶,龍紋瓶擺放在郢靖王的頭部,鳳紋瓶擺放在王妃的頭部,是給去世的郢靖王和王妃收魂用的。從現場情況來看,兩個瓷瓶雖然進過水,但保存得相當好,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很高,屬於珍貴文物。在棺床上,還發現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金粉盒,上麵有銘文,記載著製造年份,專家推測這有可能是王妃生前的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