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墓室的左右耳室裏有6副腐朽的棺材,左耳室和右耳室各有3副,棺木的頭部均向著中室,殉葬者的屍體已經腐爛,骨頭已經鈣化,隻留下一個殉葬者的頭骨和牙齒,據此判斷,殉葬者的年齡都很小。在耳室裏,專家們還發現了6個瓷瓶和一些金銀器,金銀器均為殉葬者所佩戴的裝飾品,主要有金簪、銀簪、銀花和金耳環,由此看出殉葬者是6位女子,在殉葬者的頭骨下麵還發現了金珠和瑪瑙,應該是入葬時含在口中的。
據現場的一位專家說,王墓中有殉葬者,本已少見,而郢靖王墓中殉葬人數之多,更為罕見。6位殉葬者早已風化,隻發現牙齒和飾品,他們的身份、年齡,他們為何成了殉葬品,這在史書中均無記載。遙想當年,因郢靖王早逝,王室一定發生了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
曆史向我們顯示,郢靖王朱棟於公元1414年11月1日病逝,時年27歲。是什麼原因使這位身份顯赫的王子如此之早就撒手人寰,到現在也沒有定論。考古發掘現場的領隊院文清教授介紹,朱棟之死可能與煉丹吃藥有關。要知道,當時煉丹吃藥比較盛行,特別是達官貴族為了練就長生不老之軀而沉湎於此。據史料記載,他的後輩明光宗朱常洛也是因吃丹藥而莫名其妙死去的。
2006年1月5日,墓室清理結束,這座在地下沉睡了近600年的王室墓穴,終於真實地展現在考古專家們麵前,恢宏的墓室、精美的文物,倍受世人關注……
清孝陵未被盜掘
我們在前麵的章節裏,已經介紹了清東陵被軍閥孫殿英之流瘋狂盜掘的史實。雖然清東陵遭到了毀滅性的盜掘,但是有一座陵墓卻幸免於難,這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的陵墓。
順治,愛新覺羅·福臨是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時生於盛京皇宮之永福宮,生母為次西宮——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後。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正月三十日(公曆10月8日)承襲父位,時年六歲,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及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1644年改元順治。九月自盛京遷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即皇帝位於武英殿。福臨是於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歲(1651年)親政。順治帝在位18年,死時年僅24歲。關於順治之死,廣為流傳的是出家圓寂之說。
曆史上喜愛佛教、宣揚佛教的皇帝很多,可是真正願意丟開皇帝不做而返身皈依佛門的恐怕就鳳毛麟角了。而清代順治皇帝就是傳說中真正皈依佛門之人。這件事究竟有幾分真實可信的地方?
據民間傳說,順治是因為受到精神打擊,看破紅塵,遂拋去帝位,遁入五台山削發為僧。在順治短短的一生中,他一共娶了19個妻妾,差不多是每年一個,但是最討他歡心的,隻有董鄂妃一人。在順治眼裏,董鄂妃就是他的心。雖然兩人不曾有過任何誓言,但是,那種難舍難分的感情的確能感天地、泣鬼神。
順治出於對董鄂氏的偏愛,打算將皇位傳給董鄂氏之子,可不幸此兒出生數月就夭折了。董鄂氏大受打擊,同時加上皇太後雪上加霜的折磨,所以於順治十七年八月,抑鬱而死,順治痛不欲生。為哀悼董鄂妃,他5天不理朝政。沒過多久,他又親自給禮部下了一道聖旨,特意采用追封的方法,給董鄂妃加封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