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歐陽將軍(2 / 2)

歐陽家世代為武將,為太朝立下赫赫戰功,所以傳承至今依舊家大業大,到了歐陽德盛這代,最大的戰功莫不是鎮壓樊樂昌死後那幾年的諸侯叛亂。正因如此,當朝皇帝樊忌對其寵愛有加,歐陽德盛如今是太朝掌管軍事的最高長官,而今太朝全國上下都是重武輕文之風氣,其位高權重更不必多說。

不過歐陽德盛也明白皇帝樊忌心中的不少疑慮,現如今太朝雖算得上天下太平,但是十八年前樊樂昌離奇死亡這件事導致的諸侯叛亂以及瀚國入侵,對現在太朝的格局依然產生著不小的影響。

瀚國是一個與太朝西疆地區接壤的大國,在樊樂昌死後宣稱隻忠於樊樂昌,對太朝展開大規模進攻,一度占領了秦地的西部地區,麵對如此來勢洶洶的入侵,剛登上帝位的樊忌手足無措,於是聽從了歐陽德盛的進言,與瀚國簽訂和約,賜予瀚國大量歲幣,並派洛華公主前去和親。

雖然如此,但是瀚國近兩年又開始提出增加歲幣數額的要求,不過樊忌現在對太朝的掌控力今非昔比,雖無法肯定能夠固若金湯一般地阻擋瀚國兵馬,但是拒絕瀚國增加歲幣要求的勇氣還是綽綽有餘的。

另外,十八年前因為高鬆政變受牽連的部分駐守西疆的將士因為連坐受罰、軍餉被扣選擇了叛變,在西疆邊境流竄多年,至今仍對太朝通往西域的商隊、使團騷擾不斷,對太朝與西域瀚國的邊境貿易產生了很多負麵影響。而另一些諸侯國,雖然十八年前並未發生叛亂,但是因為樊忌繼承帝位之事他們事先並未知曉,朝中缺少他們的勢力,所以他們和皇帝樊忌的往來並不密切,君侯關係疏遠。和樊忌關係最好的諸侯王便是樊樂昌的親皇弟潭王樊征(現任潭王樊殊和黃長休媽媽樊軼的父親),當年他鎮壓四處叛亂,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實際上樊忌對潭王樊征有所忌憚,因為先皇樊樂昌曾今對潭王樊征十分信任寵愛,賜給他的封國不僅包含原先的所有楚地,更是囊括南越的絕大部分土地,要他統治南疆。而潭王樊征又善領兵打仗,在樊樂昌死後那幾年他鎮壓各地叛亂,所到之處,戰無不克。皇帝樊忌懼怕樊征功高過主,威脅自己的皇權——雖然潭王樊征為維護樊忌的皇權盡心盡力,樊忌依然屢次頒發一些削減樊征權力和封地的詔書,直到樊征前些年中風而死才算作罷。

歐陽德盛去年曾被調往西疆巡查軍紀,順道去清理十八年前遺留下來的叛軍,但是去了西疆卻連叛軍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在巡視西疆時,歐陽德盛也有聽聞一些張洋被流放至此的故事,不過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倒是有張洋串通叛軍一說引起了歐陽德盛的注意,反複調查都未能找到任何證據。歐陽德盛想過暗中處死張洋,但是每當想起皇帝樊忌破例赦免張洋死罪這件事,他總覺得皇上和張洋背後有他不知道的秘密,盲目處死張洋或許會引火上身,得罪皇上——為了確保張洋遠離這些叛軍,故歐陽德盛才上書給皇帝,請求以大赦之名讓張洋回到京城。樊忌收到歐陽德盛的奏折後,直接下了一道指令——為張洋平反,奉詔賜還。這讓歐陽德盛疑惑不解,更加認為樊忌和張洋背後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流放西疆十六年,張洋經大赦、平反回到京城後,在皇上的旨意下,去黃府給黃息取了字(因為黃長休被樊樂昌賞賜了等皇子身份,可側麵代表皇家立場),此後黃息便被叫做黃長休了。

歐陽德盛現在總會擔心一件事——皇上會不會重新起用張洋。若是皇上重新起用了張洋,那麼以後太朝便沒有他歐陽德盛什麼事了。張洋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受高鬆連坐之前,張洋做過會試的主考官,門下弟子遍布太朝各個州縣;另外,他還曾是鎮壓兵變、起義的主將,深得先皇樊樂昌器重。歐陽德盛想了想自己,家裏就這麼幾個不成器的兒子,以前在北疆打的戰也都是張洋打剩下的,拿什麼跟他鬥?所幸皇上還沒有任何要重新起用張洋表現,歐陽德盛還能再做些努力:收些門客,把他們培養起來,以後送到朝廷去做自己的話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