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太子密謀(1 / 3)

十八年前,樊忌還是太子,此時皇帝樊樂昌荒淫無度、酒池肉林,百姓不得流離失所,怨聲載道。

但是每當各地發生一些起義,很快又被鎮壓下去。若是在南方,則是屬於潭王樊征的地盤,樊征向來擅長領兵打仗,這些缺乏軍事素養和紀律的起義軍很多都還隻是星星之火時便被他撲滅了;若是在北方,則有太子少傅張洋指揮的軍隊和歐陽家軍鎮壓。張洋領兵,未嚐敗績;而當時正值壯年的歐陽德盛也在這一次次鎮壓叛亂中逐漸嶄露頭角,開始表現出可以接替歐陽家族保護太朝的能力。

西疆屬於太子少保高鬆勢力管轄的範圍,一直都有騷亂發生,叛亂還談不上。

樊忌之前還想著能夠維持下去這樣的局麵,隻要父皇不做太出格的事,這些麻煩他會協同大臣們解決好。但是壞消息又傳來了,樊樂昌不滿於每年乘舟下江南,便萌生了遷都江南的想法。都說天下美女出蘇杭,樊樂昌最愛江南的女子,宮裏這些不夠,他還要把宮建在江南。

樊忌今日在皇寢之中就指出樊樂昌的錯誤,怎料被樊樂昌劈頭蓋臉一通罵,還被罵當這個太子是不是當膩了,想當太上皇了。樊忌本是一片孝心,卻喂了狗吃,叫他心中諸多不快。

想來想去,樊忌想起李世民來,又覺不妥,心中更是煩悶。

往後幾日又傳來蜀地之木材被伐光的消息,樊忌才意識到父皇這是真的想要遷都江南,不是說著玩那麼簡單。

東宮,樊忌垂著頭坐在床上,床上擺著一張桌子,桌上還有一局棋,一局難解的棋。

“傳太子少保高鬆。”太子樊忌的侍衛喊道。

高鬆適才還在家中,這會兒急匆匆趕來,官帽還是歪的。

“太子殿下,尋臣何事?”

高鬆跪在地上叩拜以後站起來作揖問道。

“先生,若是我朝遷都江南,如何?”樊忌問道。

“江南乃魚米之鄉,經濟繁榮發達,百姓富庶,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可是這定都南方的朝代大多是短命王朝,且江南多山多水——山易生匪,河阻行兵,我朝雖也有水軍,可終究實力欠缺。若是遷都江南,必然要上漲南方的賦稅來建造宮殿,如此容易滋生民怨;而北方臨近外族政權,若沒有京城禁軍鎮守北方進行威懾,必然會遭受入侵的危險。”高鬆回答:“依老臣之見,遷都江南,絕非明智之舉。”

“內部混亂,外部威脅,為何要選擇遷都江南呢?”樊忌一臉沮喪地歎息。

“莫非?”高鬆大概是猜到了。

“不錯,父皇想要遷都江南。”

“這萬萬不可啊,殿下。”高鬆惶恐地勸誡。

“我也知道不可,但我又有什麼辦法呢?我並非沒有阻止過,隻是父皇一意孤行,不聽勸阻。”

“那殿下作何打算?”高鬆提心吊膽地問。

“先生,請坐近些。”樊忌示意高鬆坐下,“隋朝,一個統一的盛世,最後如何落得國破家亡的局麵?正是因為楊廣大修運河,同時又出兵高句麗消耗大量經濟,而隋朝又是建立之初,局勢不穩,所以最後滅亡。”樊忌頓了頓,又說道:“你看如今父皇在蜀地大伐木材,在西疆部署重兵,各地又是起義亂象,炮火紛飛,父皇還要在江南征重稅,大修宮殿,是否與隋朝有幾分相似之處?”

高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不錯,這些都是我先前教過你的。”

樊忌又說道:“我不希望太朝的結局如隋朝一般,先生是否希望我的結局如楊勇一般呢?”

高鬆急忙答道:“太子殿下繼承皇位是上天注定,也是陛下之意,楊勇和殿下怎能相提並論。”

“不錯,但是我感覺我和楊廣的結局越來越像了。”

“何出此言?”

“先生不必再明知故問了。”

高鬆歎了口氣,“既然如此,那殿下想讓臣做些什麼?”

“曆史上,李世民曾發動玄武門之變,奉李淵為太上皇,你知道的吧。”

樊忌抬起頭來,直視高鬆惶恐的雙眼。

“知道……殿下……”

“我想請你幫我這個忙,一月後,劉致和將接任禁軍統領,屆時,趁其對禁軍並不熟悉,我們可以找借口將其調開,我會命幾個早時上朝的大臣在父皇將要上朝之時在大殿外故做爭執、騷亂,到時候先生你以抓捕逆賊為由率一隊士兵進宮,隨後我會進去協助你的。”樊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