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趨勢原則。股諺雲:選股不如選時,選時之關鍵便是看大勢、看趨勢。縱觀世界金融舞台,90%以上的成功者均屬於趨勢投資範疇。全美排名第一基金ETFFX的管理者格列高裏·莫利斯強調指出:我是趨勢的跟隨者不是預測者,我會一直堅守趨勢,無論是上升還是下降直到趨勢結束。我關注的是下降趨勢是否結束及上升趨勢是否開始。當一個下降趨勢形成時,必然有一個發生、發展、高峰、衰落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下跌周期)和一定空間(下跌幅度),需要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慘淡的過程,一個痛苦煎熬的過程,就像一位國際詩人在一首《劇痛後的肅穆》中所寫:這是鉛般沉重的時刻,就像經曆冰凍的人們憶起那場雪,先是寒冷--繼而麻木--最後讓他走遠。但是趨勢原則要求的不是走遠,其核心是等。要耐心耐心再耐心,等待等待再等待。如果說果斷離場是一種魄力,那麼持幣不動是一種定力,“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等,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不埋怨,不後悔,尤其是不浮躁。當指數不斷下跌時,市場抄底之聲開始鵲起,政策開始偏多,政府開始暖風頻吹,一大批績優股、潛力股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機遇的誘惑開始掩蓋下跌的風險,熊市的反彈往往以披著牛皮的形式開始展現,此時等成了一種考驗、一種折磨,如果失去定力,那麼“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便可能成了“春天尚未來臨,已被冰雪凍僵”。黎明前的黑暗不能隻理解黑暗即將被黎明所取代,更應該懂得黑暗在黎明前更黑暗。熊市的殺傷力往往不在頭部、中部而在尾部,所以趨勢原則堅持認為政策不是底、技術不是底、反彈不是底,隻有新的上升通道形成之後才是底,因此隻有生存才能見底,隻有存活才能抄底。千萬要耐心等待,千萬使自己不在黎明前倒下,不在春天來臨時凍僵。
(3)自救原則。股市不相信眼淚,股市也沒有神仙皇帝,但是潮落必有潮漲,股市永遠是風險與機遇並存,因此隻要生存,隻要有資本,隻要有良好的心態就必定有解套的機會,必定有扭虧的機會,也必定有成為贏家的機會。當你在耐心的等待中,通過觀察與判斷發現底部臨近的信號越來越多時,便可以逐步籌備抄底的資金,製定抄底的方略。一個英明的指揮員,最緊張工作的時候不是在槍炮聲響起之後,而是在槍炮聲之前。當趨勢開始由下降轉為上升時,熟諳股道者便會領先一步地認真思考,哪些板塊、個股會率先上升。一般而言,低價股、超跌股會首先蠢蠢欲動,與經濟政策相關聯的新熱點會形成領漲板塊,同時產業資本兼並收購金融資本的一些重大重組題材會首先揭竿而起。所以等開始自救或開始抄底時,並不急於大批資金一擁而入,而在於謀定而後動,究竟選擇什麼股票、究竟投入多少資金,必須細心安排。而在選定股票投資組合之後,應采用寶塔式方法,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分批買入。因為大盤的走勢、個股的走勢在經曆一輪熊市之後,還不可能一下進入強勢,還可能受熊市的陰影而陰陽反複。所以必須留有餘地,在戒恐懼之後,同樣必須戒貪婪,積小勝而大勝,循序漸進,烏龜同樣能跑贏兔子。
底的策略,最根本的是生存策略。生存高於一切,經曆了近二十載風雨的中國股市,曆練了一句股市真諦:不必比誰的錢多,要比的是誰活得最長。盈虧身外事,榮辱浮塵中。股神巴菲特視安全邊際為第一原則,其強調的三條重要紀律是:第一,不要賠錢;第二,不要賠錢;第三,牢記前兩條。其實安全邊際中,不要賠錢隻是第二位,第一位是人的生存。在淒風苦雨、暴跌狂瀉中,在漫漫熊市的煎熬中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心,保持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這才是安全邊際的精華,這才是策略中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