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用自己的錢,實在(1 / 1)

誰都想賺錢,但並不是誰都能賺到錢。在股市中賺錢必須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成本;二是智慧。對這兩個條件,必須量力而行,適可而止。說來見笑,我最初的投資成本隻有5

000元,先用這筆錢買賣國債至1991年連同積蓄達到9

000元。然後開始以480.6元買下18股電真空,成交金額為8

650.80元,這是進入股市的第一筆交易。從當時情況看,我的一些親戚朋友均願意借錢給我,但是我都一一謝絕了,因為母親省吃儉用、自力更生的品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母親有句話,這就是:用自己的錢,實在。正是母親這個東方慈母的優良品質,使我從懂事起就養成了自力更生的習慣。在股市中,盡管有時資本大,獲利也大,但是你用自己的錢就會產生一種良好的心態。因為用這種錢,心理壓力小,無論是輸還是長期套牢,均可以視為儲蓄而拋之腦後。如果你是靠借錢作為成本,那麼這個錢就有利息和聲譽兩方麵的壓力。這個錢是贏得起而輸不起的。當然,目前不少優秀企業家采用舉債經營使企業資本不斷擴大。但是股市不一樣。股市風險莫測,你對大市和個股的走勢是很難把握的。所以,無論從風險度還是從聲譽上考慮,在股市中舉債是不理智的。當然,這僅僅是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對一些大的證券機構可以除外。不過,大機構同樣也必須量力而行。

“用自己的錢,實在”,這還有另一層意思。所謂自己的錢,是指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掙來的,不是父母的贈與,也不是親友的饋贈,更不是以不法手段得來的橫財。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掙來錢,你才知道珍惜,才懂得賺錢的不易。你就會在股市中認真地對待每筆交易。

“用自己的錢,實在”,其更深層的意思是在於錢的運用,在股市中錢不在於多少,關鍵在於贏。隻要你能使錢贏錢,那麼你的錢就更值錢,小錢可以變大錢,原始積累就能不斷地升值。反過來,你屢戰屢輸,或輸多贏少,那麼錢再多也會變少。上海股市數年來多少大戶成了散戶。最早進入大戶室的人,如今又剩幾個?數千萬、上億元的大戶,最後落魄街市或匿跡海外的不乏其人。筆者無意貶低這些不幸者,對於股市來說,他們是見證人之一。也許這種不幸將成為其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但是,對於尚未發生不幸的投資者,不妨從中領悟其中之味。還有一些不幸者,如果始終以自己的錢作為成本,一般是不會輸得精光的。問題是他們透支交易借用券商的錢希望以小賭大。他們隻想著贏,卻忘記了輸的風險,結果往往“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錢不在多少,關鍵在於能否將錢有效地運用。

在我的操作中,始終保持一種平穩的推進方法,自己有多少錢,就運用多少錢。錢多多用,錢少少用,堅持不借不透。從1991年買入第一筆電真空後,又隔了幾個月,當再次有5

000元積蓄後,又買了第二筆電真空。總共50股電真空分4次買入,其間隔了近一年。盡管越往後價格越高,而且在買入後股價也幾經反複,但我以一種儲蓄的心態進入股市的第一段曆程,以3萬餘元的成本贏來了7萬餘元的淨利潤。隨之,又用這些錢去買認購證和新股,同時也直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

由於數年來均用自己的錢進行滾動,所以贏了後備嚐勝利之果,而輸了也並不耿耿於懷。盡管我沒有像一些高手那樣擁有數千萬元的財富,但是我也沒有像一些落魄者那樣一枕黃粱,在我的資金卡上,盡管不能每月拉出陽線,但每年以小陽線報收卻是事實。我對此感到滿足,心裏十分踏實,並充滿自信。這是因為,我的資金卡正記錄著我一步一個腳印、穩健地行進在上升通道之中。

在股市中,有一句名言:“不比誰的錢多,就看誰活得長。”能否始終保持穩中有進的走勢,決定於一個投資者的能耐和功力。就我自己而言,我感到隨著市場的不斷規範出現類似“打穿”式慘劇的可能越來越少,但是,用自己的錢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投資者卻是始終不能忘記的。

其實,用自己的錢,正體現了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品質,你不必為借錢而厚顏,不必為延期償債而諂媚,更不必為不法不義之財或憂憂戚戚或鋌而走險。它能充分體現你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筆者所述,無意貶低西方式的信用透支。隻要你有能力,你當然可以采用合理、合法、有益、有效的融資方式。而筆者屬於傳統式的東方男人,隻想以自己的錢,幹實實在在的事,賺實實在在的錢,做實實在在的人。